在現代社會,慢性病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不僅病程較長,且危害顯著,引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幾率提升,甚至還有患者因為心血管疾病,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發心梗,搶救無效離開人世。這些非傳染性疾病病程長達數年甚至是數十年,每拖一天,對我們的心、腦、腎等關鍵器官的損傷就會加深一分,最終可能會引發癱瘓、器官衰竭等。更加令人警惕的是,慢性病正在表現出年輕化趨勢,20歲查出高血壓、30歲查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種種活生生的案例都意味著慢性病的巨大危害。 世衛組織的相關研究表明,60%的健康壽命取決生活方式,而熬夜、久坐、高糖飲食等習慣則會導致患者的疾病進程加快,可以說慢性病的進展和生活方式有相當密切的關聯。那么如何做好慢性病管理?如何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接下來就讓我來為您介紹吧。 什么是慢性?。?/span>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比較常見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惡性腫瘤等,此類慢性病都是我國居民健康的威脅,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4年)》,中國人口中,高血壓患者達到3.5億人;血脂異常人口有4億人;糖尿病人口有1.4億人,居于全球首位。 慢性病的發生與遺傳、年齡等不可控因素相關,但更和各種負面的生活習慣脫不了關系,如高鹽高脂飲食、缺乏運動、吸煙酗酒、長期精神緊張等都會顯著地增加慢性病的出現幾率,慢性病是很難徹底治愈的,許多患者認為自己只要患慢性病,就需要終身吃藥。那么患上慢性病就真的“沒救”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慢性病雖然難徹底治愈,卻可借由早期干預控制進展。 慢性病的常見誘因 不良飲食習慣 長時間的高鹽、高脂、高糖飲食是慢性病的主要引發原因,我國居民日均鹽攝入量在10g左右,遠遠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內的5g推薦量要求,鹽分攝入增多帶來的便是血壓的升高。此外過量攝入油炸食品和高糖食物會引發肥胖,進而誘發糖尿病,對經常吃外賣的人而言,糖尿病風險比在家就餐者高29%。 缺少運動 許多人習慣久坐,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不愿意出門運動,也可能是每日因工作限制,久坐將會導致身體代謝速率下降,脂肪堆積引發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相關數據顯示每周運動不足150分鐘的人群,無論是高血壓還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險,都要明顯高于經常運動的人。 吸煙喝酒 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損傷血管內皮,使血壓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吸煙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病率是不吸煙者的2~4倍,腦卒中風險增加1.5倍,無論煙酒都是容易引發慢性病的不良生活習慣,對喜歡喝酒的人,長時間過量飲酒會導致肝臟代謝功能受破壞,甚至在時間推移下逐漸發展為肝硬化,同時酒精熱量高易導致肥胖,還會直接刺激血管引發高血壓,日均飲酒超25克者,高血壓風險比不飲酒者高57%。 長時間的精神壓力 目前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年輕人持續承擔著巨大工作壓力,加上情緒緊繃,便很有可能導致自身分泌過量皮質醇,激素長期偏高不僅會導致胰島素敏感性受到抑制,進而升高血糖。 肥胖 BMI指數在28以上的人群,會有更高幾率出現糖尿病,與正常體重者相比,出現糖尿病的風險是后者的7倍,且高血壓風險也會因此而增加,多余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會釋放炎癥因子,干擾我們的身體代謝調節,導致血糖、血脂、血壓異常。 年齡增長 伴隨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器官會逐漸衰退,在40歲這個分水嶺,器官功能日漸衰退,代謝速率逐步降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伴隨時間的推移持續遞增,對60歲以上的人而言,高血壓患病率達58.3%。若直系親屬有慢性病史,發病風險也會顯著升高,比如父母一方患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便會達40%。 慢性病管理與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監測,掌握身體狀況 對慢性病患者來講,需要定期監測身體的關鍵指標,高血壓患者可在家屬的輔助或者自行測量的情況下測血壓,糖尿病患者每周測2~4次空腹及餐后血糖。40歲以上人群每年查血脂、肝腎功能,有家族病史者同時還需要接受胃腸鏡等篩查,監測數據要記錄,若血壓持續≥140/90mmHg或血糖超7.0mmol/L,需及時就醫,這是調整治療和干預的重要依據。 調整飲食,健康吃出來 日常飲食需要嚴格地控制健康,遵循“低鹽、低脂、低糖”原則,每日鹽攝入需要低于5克,用香料替代部分鹽,在保障口感和味道的同時,切實有效地提升食物的健康系數。同時,主食可以加全谷物,如玉米、燕麥,每天都需要吃12種以上食物,保證蔬菜300~500克、優質蛋白(魚、蛋、豆制品),同時還需要重點做好對高糖零食的攝入控制,如果實在想要吃些甜甜的,可以使用水果替代甜點,合理搭配。 堅持每日運動,增強體質 根據自身情況選運動,高血壓患者選散步、太極拳,糖尿病患者做快走、游泳,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每周至少運動5天。 戒煙限酒,減少慢性病傷害 吸煙的慢性病患者要立即戒煙,可借助戒煙藥物或咨詢醫生,戒煙后3個月血壓下降,1年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險降低50%;限酒能減輕肝臟負擔,降低血壓波動,減少并發癥。 保持良好心態,睡眠充足 良好的心態對慢性病管理的支持是相當顯著的,具體而言,可借由冥想、聽音樂等方式緩解壓力,同時您也可以多與家人、朋友溝通,每天都保證至少睡眠7~8小時,23點前入睡。 綜上所述,慢性病是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明確傳染性生物病因的疾病總稱,慢性病的關鍵是“慢”,它并不像感冒發燒般突然發作,而是悄悄發展,做好慢性病管理才可以更好地抵御慢性病影響,提升生活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