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革命老區,穿上紅軍服裝,沉浸式體驗長征精神;邁入紅色場館,聆聽紅色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汲取奮進力量……暑假期間,三明紅色旅游持續升溫,紅色景區內游客絡繹不絕。 三明是毛澤東賦詞盛贊“風展紅旗如畫”的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留存著無數革命先輩奮斗的足跡,承載著波瀾壯闊的紅色記憶。如今,這抹“紅”,已然成為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亮麗底色。 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覺增強保護傳承紅色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抓好抓實“紅色領航”重點任務,不斷擦亮三明“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名片,持續唱響“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品牌,讓紅色文化成為凝聚三明各方面力量、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
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 (全媒體記者 林文斌 攝) 挖掘保護 守好紅色底蘊 “紅軍萬歲!”走進寧化縣淮土鎮鳳凰山村,鳳凰山上的呼聲仿佛穿越時空久久回蕩。 紅軍街上,門樓高高聳立,“紅軍萬歲”4個蒼勁的大字映入眼簾。隨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鳳凰山村紅色煥新,迎來一撥又一撥游客,成為紅色旅游的熱門“打卡地”。 寧化縣長征出發地遺址保護中心主任邱明華介紹,近年來,寧化持續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寧化段)建設,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風展紅旗如畫》情景劇、寧化鳳凰山中央紅軍長征出發重點展示園等15個項目已經完成并投入使用。 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始終把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擺在中心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動三明段建設納入《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上海市與三明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部署,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的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重要內容,高質量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明段項目建設。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明段圍繞“長征出發,撤離蘇區”主題定位,把握“中央紅軍長征最遠出發地”標志,構建“一線一核兩區”空間架構,以點帶面推進三明中央蘇區革命紀念館等35個項目建設。目前,已有27個項目建成并對外開放,成為弘揚長征精神和追尋長征記憶的重要空間載體。 同時,我市以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和修繕為重點,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統籌用好宣傳文化、文旅產業、鄉村振興等各類資金,對重點紅色文化項目給予資金傾斜,全力守護好紅色資源。 今年上半年,我市推動96個項目申報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等19個項目獲得2025年省級和國家級資金補助2821萬元。寧化縣革命烈士紀念園入選第七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入選中宣部2025年度紅色基因庫資助項目。 活化利用 賡續紅色血脈 炎炎夏日,走進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古色古香與紅色底蘊交相輝映,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勢頭持續向好,生機勃勃。 大源村是三明市“首批中央紅軍村”。革命時期,這里是紅五軍團十三師誕生地和新橋反擊戰指揮部所在地,保存著大源鄉革命委員會暨紅十三師指揮部、大源鄉游擊隊隊部等革命舊址。 近年來,當地積極修繕和展陳大源紅色革命舊址群、新橋反擊戰舊址,打造“萬歲師”紅色品牌。重走紅軍路、主題黨日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研學寫生等活動,為大源村提供源源不斷的文旅發展動力,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暑假,我們整合紅色古儺大源景區與紅色嶺下旅游區資源,串聯初心公園、游擊隊員之家、紅軍食堂等點位,策劃推出7天6夜紅色旅游研學產品,包含紅色歷史探尋、農耕體驗、非遺儺舞觀賞等內容。”新橋鄉黨委副書記鄒小晶介紹,暑假期間,紅色古儺大源景區和紅色嶺下旅游區均免門票,游客每周六可以免費觀看儺舞表演,吸引更多游客到新橋鄉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三明是中央蘇區核心區,不僅紅色故事多、遺跡多,而且革命先輩多,革命精神代代相傳。今年暑假,為給游客帶來更好的觀感體驗,不少紅色旅游景區和場館創新紅色旅游形式,推出體驗性、互動性更強的項目,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 作為中央紅軍村、中央四個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鳳凰山村以紅軍長征出發地核心展示園重點建設為契機,全力保護修繕紅色遺址,激活紅軍街業態。紅色主題文創館、進步茶館、寧化谷燒、砣子店……滿街業態既充滿紅色記憶,也包含“淮土味道”。 同時,寧化還精心推出4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上新“軍號嘹亮”主題冰箱貼、“風展紅旗如畫”徽章、“萬里長征第一步”書簽等系列紅色文創產品,受到游客青睞。 “我對長征精神有了更真切的感悟!少年強,則國強。長征的接力棒,已傳到我們手中,我會好好學習,努力成為一名棟梁之材。”新疆瑪納斯縣學生葉爾布蘭·木拉力拜克在寧化參加紅色研學后感慨道。 教育是最好的傳承。我市堅持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把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明段建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平臺,打造“重走長征路”群眾性主題宣教活動品牌,開發黨員干部、青少年教育培訓課程等。同時,緊扣“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主題主線,著力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寶庫,將紅色文化融入各學科教育教學,融入“大思政課”工作脈絡,全面推進新時代立德樹人工作,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塑造品牌 擦亮紅色名片 《數字里的紅色記憶》《曾家一門三烈士》《建蓮獻給毛主席》《絕命壯士曾繁益》……6月30日至7月2日,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一段段聲情并茂的演繹講述,在北京多個會場響起。 這是“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紅色故事宣講團第15次晉京宣講,受到了中國鐵路投資集團、中關村發展集團、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國家文物局等單位的熱情歡迎。現場聽眾普遍認為,宣講活動形式新穎、故事感人、講述生動,是一堂砥礪初心、催人奮進的特殊黨課。 講好紅色故事,擦亮紅色名片,是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舉措,更是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關鍵抓手。我市常態化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活動,“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宣講團已先后晉京入滬赴省等開展宣講260余場,線上線下受眾近百萬人次,同時,以滬明對口合作為契機,上海、三明先后共同舉辦“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紅色文化傳承主題展”等展陳,聯辦“從黨的誕生地到紅軍長征出發地”“從支部之源到長征起點”黨課,聯合攻關“從‘黨的誕生地’到‘紅軍長征出發地’的歷史溯源與時代意義”等16個重點課題,共同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我市還持續唱響“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城市品牌,發布《三明賦》和城市宣傳主題曲《如畫三明》,城市吉祥物“明明”首批文創產品成功上市,并包攬2025中國吉祥物大賽暨在地文創IP萌趣大賽年中賽最具文化特色獎、最佳人氣獎、最具市場表現力獎全部3項大獎。 在講好紅色故事、唱響城市品牌基礎上,我市用好永安抗戰文化遺址群、大田“第二集美學村”等資源,精心籌備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拍攝永安抗戰文化紀錄片《筆走驚雷》等。先后編印出版《三明紅色文化讀本》《風展紅旗如畫——走進中央蘇區三明》等紅色文化讀物,打造情景交響音詩《風展紅旗如畫》、紅色電影《血戰深坑嶺》、紀錄片《烽火弦歌》等一系列紅色文藝精品,持續推出《走進中央紅軍村》系列短視頻,讓紅色精神走進千家萬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