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網底”,也是鄉親健康的“守門人”。三元區巖前鎮忠山村衛生所的莊恢久、吉口村衛生所的黃建興,兩位鄉村醫生數十年扎根各自村落,將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深度融入基層診療。他們的堅守,折射出三元區鄉村醫生隊伍的擔當與成長。 扎根鄉土:鄉村醫生的中醫踐行路 近日,巖前鎮忠山村衛生所剛開門,村民老張就捂著腰走進來:“莊醫生,我這老腰又疼得直不起了。”莊恢久熟練地讓老張躺下,指尖輕按腰部穴位定位,隨后取銀針消毒、進針。
莊恢久為村民把脈 今年63歲的莊恢久,自1979年9月穿上白大褂,就沒再離開過忠山村。46年里,他從村民口中的“小莊醫生”變成了親切的“老莊”。莊恢久回憶,早年基層醫療條件有限,中醫藥知識稀缺,看著村民因慢病反復奔波城里,他暗下決心學好中醫。他多次外出參加中醫藥知識培訓提升技能,白天跟著老師抄方認藥、學習針灸,晚上整理病例筆記,將辨證思路、用藥方法一一記錄,這些泛黃的筆記至今仍是他的診療“參考書”。 在吉口村衛生所,鄉村醫生黃建興日常忙碌而充實。白天專注診療,空閑時為慢性病人測血壓、量血糖,指導用藥和康復訓練。他還經常免費為村民開展測血糖、量血壓、測體溫、查心律、測脈搏等常規檢查,同時講授健康知識和防病要點,做好村民的健康教育工作。無論何時,只要村民有需求,他總能第一時間背起藥箱出發。“深夜出診是常事,村民信任我,我不能讓他們失望?!秉S建興說。 1993年從明溪縣衛生學校畢業后,黃建興回到家鄉當鄉村醫生,一守就是32年。“剛工作時,衛生所條件差、藥品少,我就想著多學本事,幫村民解決問題。”為提升能力,2005年至2008年,他前往廈門衛生學校進修;2023年,他主動參加中醫適宜技術培訓,拿到合格證書并獲得授權備案后,在衛生所開展刮痧、放血、艾灸、拔罐、中頻治療、紅外線治療等服務,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的中醫服務。 仁心踐諾:基層醫者的鄉鄰健康諾 行醫路上,兩位老村醫不僅用技術解除病痛,更以擔當回應鄉親期待。 莊恢久始終堅信中醫適宜技術在基層的價值,多年來從未放松學習,上級培訓從不缺席,還多次自費外出學習新技能。憑借扎實技術和貼心服務,忠山村衛生所多次被區衛健局授予“先進衛生所”,他也成了村民口中“靠譜的老莊”。“只要村民需要,我就繼續守在這里”,這是他不變的承諾。經過多年學習和臨床經驗積累,他現常規開展針灸、拔罐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尤其在運用中醫藥防治慢病、調理亞健康狀態方面經驗豐富。他憑借扎實技術和貼心服務贏得村民信任,近幾年每年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人數穩定在2000余人次,滿足了村民就醫需求,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 作為黨員,黃建興把“為村民減負”放在首位。醫改后,他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與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規范用藥;還主動宣傳醫改政策,讓轄區居民享受優惠。診療中,他堅持“能靠中醫解決的不開西藥,能選平價藥的不推高價藥”,切實降低就醫成本。如今,黃建興仍保持學習熱情,每年定期參加鄉村醫生規范培訓,到上級衛生院臨床跟班學習,不斷更新醫學知識庫?!盎鶎俞t生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本事硬了,才能更好地守護村民健康?!?/p>
黃建興為村民做紅外線治療 醫路護航:中醫藥筑牢鄉村健康網 莊恢久與黃建興的堅守,離不開三元區中醫藥服務體系的“強后盾”。 近年來,三元區不斷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為鄉村醫生搭建成長平臺,讓更多基層醫生在鄉土發光發熱。目前,全區13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實現全覆蓋,完成1家精品中醫館、2家中醫館內涵提升建設,還在9家村衛生室、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中醫閣”,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業中醫藥服務。 培訓方面,三元區建立常態化、多層次在職培訓體系,每年開展鄉村醫生規范培訓,采用理論授課、技能培訓和臨床跟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此外,三元區還積極組織開展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中醫經典應用培訓等,提高鄉村醫生中醫藥服務能力。2023年,全區60名基層村醫參加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學習開具中成藥、艾灸、刮痧等實用技術;2024年以來,已有53名村醫完成中醫藥服務授權備案登記,為基層中醫藥服務注入活力。 從莊恢久的46載堅守,到黃建興的32年守護,再到無數扎根鄉土的村醫,他們以腳步丈量鄉村,以仁心溫暖鄉鄰。這些基層醫者如明燈照亮鄉村健康路,既詮釋了“懸壺濟世”的真諦,更穩穩托起了鄉村百姓的健康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