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習近平同志先后11次到三明市調研,深入三明的12個縣市區141個點。從鋼鐵工廠到千畝果園,從產業園區到農戶家里,習近平同志遍訪三明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 一個傳說: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
在三明市萬壽巖遺址博物館內,展覽著兩份珍貴的文件。這兩份文件的簽名都是習近平。
萬壽巖遺址位于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上世紀70年代,萬壽巖因富含石灰石原料,成為三明鋼鐵廠的一個重要采礦點。1998年,當地一些老人聯名寫信給文物部門,堅持表示“山上有寶”,要求保護山上的文物古跡。 考古隊與三鋼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古期限約定。1999年9月,考古隊發現大量的石制品和哺乳動物化石,把古人類在福建活動的歷史提前到18.5萬年前。特別是洞內的人工石鋪地面、排水溝槽等遺跡距今4萬年,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
遺址保護刻不容緩!然而企業產值損失怎么辦,石灰石去哪里找?2000年1月1日,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就萬壽巖遺址保護作出批示:三明市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發現,也是國內罕見的重要史前遺存,必須認真妥善地加以保護。 習近平同志在批示中強調,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三鋼隨即停止礦山開采,遷移采礦點,搬遷加工企業,無償劃撥土地和房產,這個彌足珍貴的遺址被幸運地保存下來。
2001年,萬壽巖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建成全省首座舊石器時代專題博物館……萬壽巖的保護、研究、開發、利用得到全面推進。
如今的萬壽巖,綠色生態與文旅康養加快融合發展,已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當地旅游發展、科研教學的重要一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