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黨的二十大為鄉村振興描繪了新藍圖,我們要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共同為上街村今后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11月10日9時,記者走進位于三元區洋溪鎮本點的上街村委會,村黨支部書記林克鋒正與“兩委”干部們一起認真地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
洋溪鎮位于三元區與沙縣區之間,特殊的區位優勢、優越的自然稟賦,讓這里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城市后花園”。作為全鎮人流、物流的集散中心,上街村更是在全鎮率先走上特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旅相互融合的新路子。 童蒙農教基地項目的落地,讓上街村的村民們看到種地的新光景。基地圍繞“四季耕讀”設置課程,通過流轉村民的土地,面向中小學生開展過程性勞動技能體驗。勞動實踐、休閑旅游、餐飲服務……豐富的鄉村勞動體驗,吸引著越來越多學校、家庭帶著孩子走進勞動基地。 玉米、蘿卜、白菜……金秋的菜園充滿了豐收的喜悅。當天上午,市農科院第三黨支部來到童蒙農教基地開展“學習二十大精神 農業科技再出發”主題黨日活動。腳下踩著泥土,眼前是初冬的田野,農業科技工作者們對報告中提出的“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有了更加直觀而深刻的感受。 在這里,市農科院還設立了科技特派員工作室。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帶來了黨的好政策、發展好聲音,也帶來了新品種、新技術,為鄉村振興提供著新的發展動能。
上街村黨員張智明告訴記者,在村“兩委”和農技人員的幫助下,他帶頭學習農業新技術,試種特色果蔬新品種,探索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增收致富新路徑。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他今年種植了新品種西紅柿,一顆顆紅果子不僅飽滿圓潤品相佳,而且鮮嫩多汁口感好,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報告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更加堅定了我種植特色新品種的信心。”張智明分享著自己的心得,“走差異化、精品化的現代農業新路,才能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學到深處,干在實處。連日來,類似童蒙農教基地里的學習場景隨處可見:村部會議室、閱覽室,興尚老街、水保生態園……黨員干部們走街入戶,和老百姓拉家常,與村民共學黨的二十大精神,掀起濃厚的學習宣傳氛圍。形式多樣的學習宣講,不僅讓群眾了解了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堅定了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我現在想得最多的,就是要如何以實際行動推動鄉村振興,讓大家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幸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落地生根。”林克鋒說。
采訪中,記者欣喜地看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鄉村振興、農業發展的相關論述,在上街村都能找到生動的注腳和鮮活的場景。 從張智明這樣掌握著新理念、新技術的農民身上,記者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景象正在一點一點變為現實。相信,像張智明這樣的新農民、童蒙農教這樣的新項目,市農科院這樣支持農村發展的力量越來越足,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一定能夠實現。 //三明日報記者 陳 睿 通訊員 鄧璐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