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區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省委、市委、區委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圍繞區委中心工作大局,揚優勢、匯眾力、創特色,推動政協各項工作提質增效,為全方位推進三元高質量發展作出政協貢獻。 一、強化黨的領導,在把牢政治方向上保持定力 1.強化政治引領。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強化落實黨建責任制、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更好發揮政協“三個重要”作用,確保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決策部署在政協得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2.深化理論武裝。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健全完善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引領的經常性學習體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做好黨的創新理論深化、內化、轉化工作,不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引領全區政協系統自覺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3.強化黨建工作。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壓緊壓實黨建工作責任鏈條,健全長效機制,推動政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從“有形”向“有效”提升,促進黨建與履職工作深度融合,擦亮“黨建+履職”品牌。按照中共中央統一部署和省委、市委、區委安排,以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為主題,組織開展系列慶?;顒?,引導廣大委員增強制度自信、激發奮進動力,動員各界人士始終不渝聽黨話、堅定不移跟黨走。 二、強化履職擔當,在服務中心大局上精準發力 4.聚焦中心協商建言。深化拓展“三爭行動”,落實市委“四領一促”部署,把握區委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錨定持續推進“1620”行動要求,引導委員緊扣中心工作建言資政、凝聚共識。認真組織實施年度重點協商計劃,聚焦“弘揚‘晉江經驗’,推動三元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常委會專題協商,提出前瞻性、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圍繞“‘數轉智改’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加強萬壽巖遺址的保護、考古和利用”“深化林票制度改革,推進森林資源價值實現”“做優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課題開展對口協商,建管用之言、獻務實之策。 5.緊貼民生調研視察。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省政協“為閩協商、為民服務”的要求,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重要著力點,組織委員圍繞“培育消費熱點,做大三元區第三產業發展”“打造三明學院經濟帶”“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現狀”“小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挖掘滬明往事,講好滬明合作故事”“加強耕地保護”等課題,深入開展調研視察,形成一批有質量、有深度的調研成果,為區委區政府傾聽民意、集中民智、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助力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 6.做好提案辦理協商。認真落實《三元區政協協商成果辦理工作規程》,不斷提高提案工作程序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延續政協領導班子成員領銜督辦重點提案工作機制,對“推動滬明對口合作,深化特色街區建設”“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我區養老服務能力”“規范校外托管機構管理”等9件重點提案開展辦理協商,促進有關意見建議落實。開展重點提案辦理落實情況“回頭看”,做好提案“提”“辦”質量雙向互評工作,確保提案辦理回復率、滿意率達到100%。 7.站位一線擔當作為。強化一線意識,增強使命擔當,在服務發展大局中展現新作為。按照區委部署要求,深入掛鉤聯系的重點項目、企業及鄉鎮(街道)、村(社區),督促推動工作落實。深入開展政協系統協同招商工作和“我為企業解難題”活動,在推動項目、服務大局、營造氛圍、促進發展中展現政協擔當、委員風采,助力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 三、強化守正創新,在踐行履職為民上激發活力 8.深化“家門口協商”。按照“一縣一品”要求,以“委員工作站(室)”為支撐點,以“界別議政廳”為聯絡線,以“鄉鎮聯絡組”拓展覆蓋面,不斷完善委員履職平臺建設,不斷深化“家門口協商”,讓群眾感到“政協離我很近,委員就在身邊”。以“點題協商”“近鄰協商”為抓手,積極開展“家門口協商”履職實踐,通過在“家門口”議好群眾“關心事”,在推進基層治理生動實踐中更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提升“家門口協商”影響力,進一步打響“家門口協商”品牌。 9.深化“政協+”監督。加強與各民主黨派、政協各參加單位合作,拓寬監督渠道,圍繞區委、區政府重要決策落實、重點工作推進,開展協商式民主監督,助推工作落實。重點圍繞“鄉村振興項目實施”“加強園區土地高效利用”“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市區油煙、噪音擾民整改”“落實河長制,提升沙溪河三元段水系生態安全”“加強少‘民族團結+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等課題,開展專項監督、聯合監督、視察監督,以協商促改進、以監督助落實。 10.深化“委員河長”工作。認真落實《“政協委員河長”民主監督規范》,組織“委員河長”深入開展“我愛沙溪四季巡 同心共護一江水”主題活動,進一步探索在民主監督中堅持雙向發力的制度機制,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調研視察、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活動,助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治理。因地制宜建設“委員河長”主題公園,培育2-3個“委員河長”履職示范點,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愛河護河行動,助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三元。 四、強化團結聯誼,在廣泛凝聚共識上持續用力 11.強化統一戰線功能。充分發揮新型政黨制度的政治優勢,堅持大團結大聯合,深化與黨派團體的合作共事,通過聯合調研、聯動協商、聯名監督等形式,為黨派團體在政協各項履職活動中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探索和完善凝聚共識的有效載體,加強同黨外知識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港澳臺僑人士的溝通交流,密切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聯系交往,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拉長團結聯誼半徑,推動政協成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 12.密切聯系界別群眾。完善鄉鎮聯絡組、界別議政廳、政協委員工作站(室)建設,貫通委員與界別群眾的協商鏈路,創新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方法途徑,引導委員更加自主地深入基層、走進群眾、服務民生,主動同界別群眾廣交深交朋友,豐富界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界別工作組織化程度,做好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發揮政協的組織優勢、委員優勢,開展“讓政協走進臺胞 讓臺胞走進政協”專項活動,通過政協與臺胞雙向奔赴,促進閩臺同胞心靈契合。 13.傾力打造“書香政協”。依托委員培訓班、政協書畫室、委員之家、委員工作站(室)等平臺,深化“書香政協”委員讀書實踐活動,引導委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堅持政協文史“三親”特色,加強文史資料征集和整理工作,擴大三元文史資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結合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契機,組織開展主題書畫精品展等系列活動,謳歌偉大祖國和人民政協75年的輝煌成就。加強區政協“網、刊、號、站”宣傳思想陣地建設,切實講好政協故事,充分展現委員風采。 14.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與上級政協縱向銜接,積極參加市政協組織的課題調研、“一線點題微協商”、“委員三下鄉”、“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切實提高政協工作協同性,推動工作互動、資源共享、力量融合。加強與兄弟縣(市、區)政協橫向交流,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借鑒各地區改革發展和政協履職的好經驗、好做法,深化聯誼協作,推動互學互鑒,促進共同提高。 五、強化自身建設,在夯實工作基礎上深挖潛力 15.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按照市政協“比、學、趕、超”、“爭先竟位”要求,加強委員學習培訓,教育引導委員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培養專業的協商能力和協商精神。強化委員責任擔當,優化委員履職平臺,引導委員積極投身經濟發展主戰場、創新創業最前沿、服務群眾第一線。健全委員履職檔案,完善履職激勵機制,積極為委員知情明政、溝通交流、外出考察等創造條件,讓委員更具榮譽感、更有責任感。強化委員履職風采宣傳,提高委員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16.加強專委會建設。優化專委會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專委會“?!钡淖饔煤汀皩!钡奶厣Υ蛟鞂N瘯厣放啤M晟茖N瘯诼撓祬f商實施細則,探索開展經常性界別活動,突出質量導向,將提質增效貫穿調研、提案、聯系界別群眾、凝聚和傳播共識、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發揮專委會組織優勢、專業優勢、聯絡優勢,進一步做好委員履職服務管理,當好委員履職“店小二”,激發委員活力,提高履職實效。 17.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探索用信息化賦能政協履職,提升“數字政協”云平臺運行質量,引導委員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樹牢政治機關意識,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鞏固模范機關創建成果,積極爭創省級文明單位,持續加強和改進作風,全面提升政協機關服務、協調、落實本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硬的干部隊伍,不斷提高服務保障政協工作的水平。統籌抓好機關績效管理、平安建設、老干部服務等工作,推動各項工作上新臺階。
附件:中共三元區政協黨組2024年工作要點任務分解表
附件《中共三元區政協黨組2024年工作要點》任務分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