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慢性病已逐漸成為影響大眾健康的重要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有4100萬人死于慢性病,占總死亡人數的74%。 我國慢性病患者數量也相當龐大,且呈上升趨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慢性病及其護理方法。 1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全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一種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復雜或病因尚未完全確認疾病的概括性總稱。 常見的慢性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以及惡性腫瘤等。 2 /慢性病的成因 慢性病的成因較為復雜,通常是多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長期高鹽、高糖、高脂肪飲食,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風險。 缺乏運動使得身體代謝減緩,脂肪堆積,肥胖又進一步成為多種慢性病的溫床。 吸煙不僅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還與心血管疾病緊密相關。 過量飲酒則會損害肝臟、心臟等器官。 遺傳因素 若家族中有慢性病患者,個體發病幾率會相對增加。 年齡因素 年齡增長會使身體機能衰退,慢性病患病風險隨之上升。 3 /慢性病的護理方法 對于慢性病患者而言,科學有效的護理至關重要。 01 飲食護理 在飲食方面,要遵循營養均衡、清淡易消化原則。高血壓患者需嚴格控制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克;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比例,遵循少食多餐,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02 運動護理 要根據自身病情和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游泳等有氧運動。 運動頻率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鐘,循序漸進,長期堅持,有助于增強體質、控制體重、改善血糖血脂代謝,提升心肺功能。 03 作息護理 規律作息同樣關鍵,充足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和調節的重要時段,每天應保證7 - 8小時高質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維持血壓穩定、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康復。 04 藥物護理 藥物治療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環節,患者務必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引發嚴重并發癥。 定期復查也必不可少,醫生可根據復查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05 心理護理 慢性病患者由于長期受疾病困擾,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對病情控制極為不利。 患者應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通過與家人朋友交流、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緩解心理壓力,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家人也要給予患者充分關心和支持,營造良好康復氛圍。 結語 慢性病雖無法徹底根治,但通過科學護理和自我管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重視慢性病護理,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攜手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END. 參考文獻:楊麗,劉園,臨床全科護理中的慢性病管理:預防與康復,臨床護理進展,2024年第3卷第1期 趙莉,慢性病護理的模式與策略研究,現代護理進展,2023年第2卷第1期 宋羽真, 張強, 周芯竹. 我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狀況及健康生活方式分析——基于CLHLS 2018數據的實證分析[J]. 運籌與模糊學, 2023, 13(4): 4041-4051 供稿:護理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