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9月27日電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27日在廣州召開的習近平文化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面向全球發布《文明發展論——構建以發展為核心的新型文明觀》智庫報告。報告系統闡述文明發展論的時代價值、實踐基礎、內在邏輯、現實啟示,鮮明倡導沖出“歷史終結論”迷霧,在堅守主體性中實現自身文明的現代轉型和生命更新,推動多元文明共生并進。 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有自己發展的路徑。不同國家、地區、民族,不同歷史、宗教、習俗,彼此交相輝映、相因相生,共同擘畫出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曾幾何時,有人認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等,拋出“文明優劣論”“歷史終結論”等錯誤論調,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最終帶來災難性后果。世界呼喚新的文明形態,人類需要新的文明觀。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難探索、奮發圖強,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這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構建起以發展為核心的新型文明觀,即文明發展論。文明發展論認為,真正的文明發展,是持守本源而開拓新境、海納百川而激發活力,最終邁向萬物并育、天下大同的偉大進程。這不僅是中華文明發展的實踐哲學,更為處于十字路口的人類文明貢獻東方智慧,指引國際社會超越對抗與分裂,走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光明未來。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只有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明交流互鑒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用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才能推動人類文明共同發展進步。(新華社記者劉懷丕) 責任編輯:拜麗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