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的增長帶來力量的衰退,居家生活中,老年人常因身體狀況面臨一些困難,原本熟悉的家突然變得不方便了,該怎么辦? 一把助浴椅、一個扶手、一個報警器……這些不起眼的小設施,讓老年人在面臨“如廁難、出行難、洗澡難、生活難”等大問題時,有了應對的好幫手。 在三元區,今年已有138個銀齡家庭,通過政府大力推動的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行動,開啟更安全、更舒適的晚年生活。2025年,這項“探索共同富裕實踐路徑推進適老化改造工作”加速推進,悄然改變著部分家庭的養老圖景。 鄉建鄉創推動 適老空間煥新 樓棟青瓦紅磚,道路寬敞整潔,彩繪栩栩如生……走進三元區巖前鎮,煥然一新的環境正在提升人們居住的舒適度。 2019年起,巖前鎮聘請專業團隊入駐開展“陪伴式”服務,通過打磨每一個可感可知的細節,寫下令人滿意的民生答卷——在改造村貌的同時,團隊還對老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提升住宅宜居度。 沿著溪流行走,一路綠樹如茵,鳥語花香。姜文靜的公婆家,就坐落在推窗即景的岸邊。 將適老化改造工作融入鄉建鄉創的成果,團隊在這戶農家交出了“優秀答卷”——小坡團隊壓出防滑紋,解決了下雨長苔路面濕滑易摔倒的情況。走進小院,“福”字框架的置物架上整齊堆放著農戶生活所需的柴火,拿取木柴時再也不會出現柴堆塌陷和柴棍滾落情況,院子整潔寬敞,別有景致。 姜文靜正拿著剛洗好的衣服準備晾曬。她倚靠在木質欄桿邊說道:“我的腿腳不方便,以前曬衣服的時候好幾次從這臺階上摔下去。”為此,團隊成員加裝欄桿,時刻保護著姜文靜的安全。
巖前鎮姜文靜公婆家改造后一角(巖前鎮黨政辦供圖) 從曬衣區到廚房的路上,團隊貼心地安裝了雨棚,免去了撐傘收傘的麻煩。 從進門到屋院,從防護欄到雨棚,一體化適老化設計讓姜文靜和家人在田園般的環境中,找到了“專屬”的安全感。 作為全區最早開始適老化改造的鎮街,巖前鎮鄉建鄉創團隊把握老人需求制定的“一戶一策”得到廣泛認可,也讓該鎮后續和全區的適老化工作推廣有了可借鑒的經驗。 黃光裕多年前因高血壓引發中風后行動不如從前自如,現在父母和他一起住,由父母照顧著他的飲食起居。 然而,即使住在一起,也無法全天候守護。父母年事已高,不少“伸出手、扶一把”的事也變得吃力。 廁所是老人行動“高危區”,如今在馬桶、扶手和坐式洗澡椅的幫助下,黃光裕實現自主如廁和洗浴。門前又有了水泥護坡和扶手,父母那顆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巖前鎮黃光裕家改造后的扶梯。(巖前鎮黨政辦供圖) 今年以來,巖前鎮緊盯政策導向,通過多方資金拼盤,逐步擴大改造覆蓋面。精選最了解當地居住環境、生活習慣的農村工匠,在節約成本、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提高了當地住戶的適配度。工作人員跟蹤回訪,聽取入住反饋,對改造成果進行微調,確保效用最大化。 小改造提升 居家養老便利度 8月28日,白沙街道群一社區毛福明大爺來了常客——社區工作人員。 “大爺,上次給您買的適老化設備都裝上了嗎?”工作人員涂政涵關切地詢問,就在這時,他看到了擺放在過道上的坐浴椅,熱心地幫忙安裝起來。 毛大爺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兒。毛大爺偏癱數年,是街道適老化改造的重點對象。環顧小家各處,感應燈、報警器、防撞條……小小的細節體現著街道工作中對老人家庭周全的考慮。 “這個智能門鎖可好用了!以前每次回家都要掏鑰匙開門,我這身體又不利索。現在只要停在門口,門就自動打開了!”說起智能門鎖,毛大爺贊不絕口。 如今,起夜時感應燈自動開關,若是不小心摔倒報警器及時往子女手機上發送警報。雖然這個小家里只有兩位古稀老人,但這些來自“科技”的照顧和社區工作人員的關懷,讓他們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居家改造一小步,幸福養老一大步。適老化改造這項惠民生服務要辦到百姓心坎上,除了政府資金要用在刀刃上,設身處地為老人著想,才能改出好口碑。 家住洋溪鎮上街村的黃愛嬌,患有帕金森免疫系統疾病和類風濕骨質疏松癥。此次適老化改造,鎮政府為她家多處安裝安全扶手,對衛生間和淋浴房進行蹲改坐改造,安裝了恒溫花灑。
洋溪鎮黃愛嬌家衛生間馬桶蹲改坐。(三元區民政局供圖) 黃愛嬌愛人余信梁感嘆,改造后的設施不僅讓愛人行動更加安全,家人照顧起來也順手方便很多。 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三元區不斷滿足老人居家時防滑、采光、保溫、照明、通風等需求,讓更多需要幫助的老人感受政府之用心。 7月初起,陳大鎮著手適老化改造工作,到8月中旬,兩批共18戶適老化改造圓滿完成。 在棕南村村民劉開坤家里,妹妹正為他準備午飯。劉開坤兒時因病喪失了說話功能,妹妹退休后開始了一日三餐的照顧。 小小的廚房鋪設了防水磚,水滴滴落很快就被吸收,無論是哥哥經過還是妹妹做飯,都不用擔心因為水漬而滑倒。
陳大鎮劉開坤家的廚房鋪設了防水磚。 (陳 渴 攝) 適老化改造在重構“宜老”的居室環境的同時,也重構了老人與社會聯系的紐帶。 碧溪村村民李上才今年81歲,雖然耳朵聽不到,但閑來無事時也喜歡到處走走,看看周邊的美景。 適老化改造改變了他家門前的土坡,還增設了扶手,更加方便的出行設施讓李上才“想走就走”。“過去我常常牽著哥哥到外面散步,現在這條十多米的坡安裝了扶手,哥哥可以自己去玩了,這個改造真的很好!”李上才的弟弟十分滿意。
家門口裝上了扶手,李上才大爺可以自己拄著拐杖出門走走了。(陳 渴 攝) 陳大鎮副鎮長羅薇告訴記者,這次兩批改造,基本覆蓋了鎮上需要改造且自愿改造的對象。“前期對全鎮所有符合條件的改造對象進行實地走訪調查,以提升居家安全的養老條件以及改善生活出行條件為出發點,為每一戶定制這個改造的方案。通過與家屬和本人的充分溝通,定下改造方案后邀請適老化改造商家和本地工匠,讓老人在家就能看得到好處、摸得著幸福。” 社會各界匯成 助老愛心力量 對于老年人而言,爬不上的樓梯、可能摔倒的地板等,都是影響晚年生活質量的阻礙。適老化改造旨在通過設施改造、設備更換、科技賦能等方式,消除老年人居家安全隱患、優化住所空間動線、提升智慧服務水平,從而緩解老年人因生理機能變化導致的生活不便,降低老年人跌倒、磕碰等風險,提升老年人自主活動能力。
白沙街道長安社區給許阿姨配備了助聽器。 (三元區民政局供圖) 本次適老化改造,是一場多部門的接力賽跑。 區民政局創新籌資模式,筑牢資金保障根基。與市民政局就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工作進行對接,顯著充實了適老化改造資金,截至目前,已下撥各鄉鎮街道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資金共61.5萬元。 各鄉鎮街道民政服務站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詢問等方式,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年齡、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家庭環境以及對適老化改造的具體需求,建立“一戶一檔”臺賬。在改造過程中,及時協調解決各鄉鎮街道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適老化改造工作規范有序推進。
洋溪鎮下坑村楊樟娣家,門口新增安全護欄、重建通行便橋。 (三元區民政局供圖) 適老化工作的順利推進,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 在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的過程中,區民政局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吸引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踴躍投身適老化改造事業。 在“光彩桑榆·青心護老”行動中,三元青年企業家協會、廈門三明商會、福州三元商會、三元區慈善總會等4家商(協)會,以及多家愛心企業慷慨解囊,截至8月底,行動捐款數近30萬元。這些善款,將悉數投入到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工作中。 三明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參與捐贈的愛心企業之一,董事長孫嘉凱捐款3萬元。長期致力于人民衛生健康事業的他,希望能夠通過綿薄之力幫扶困難老人,努力推動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成為民生福祉的底色,讓發展紅利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 值得一提的是,適逢三明市家裝廚衛“煥新”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實施的契機,圍繞“地面和門改造、臥室改造、如廁洗浴設備改造、廚房設備改造、物理環境改造、智能輔助產品、裝修改造”等7類補貼范圍,為消費者購置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提供不高于產品實際銷售價格30%的補貼,減輕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經濟負擔,提升老年人居家安全性和便利性。 目前,已完成第一批家裝廚衛“煥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商家審核,全區16家商家在云閃付上線。 許多家庭在適老化政策引導下,主動參與改造設計,形成“政府補一點、家庭出一點、企業讓一點”的多元協作模式。通過加裝防滑地磚、助力扶手、緊急呼叫裝置等改造項目,降低老年人居家意外事故的發生頻率,促使子女履行贍養責任,以“微改造”惠及“大民生”,實現“居家安老”,助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截至9月21日,三元區核銷適老化改造補貼931筆,申請補貼金額120.62萬元,帶動消費433.68萬元。 讓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從適老化改造入手,三元區讓老年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在老年生活中也能托起穩穩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