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林 ? 今年是三元解放60周年,回顧1950年1月28日解放三元縣的戰斗歷程,如今仍然歷歷在目。 進軍三元 ? 1949年8月17日,福建省會福州解放。10月17日,福建前沿重地廈門解放。至年底,福建全境基本解放,唯有地處閩西北的永安專區,則因主力部隊主要集中在福建沿海準備解放金門而推遲進軍解放。隸屬永安專區的三元縣還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解放三元縣被擺上了新成立的人民政府的議事日程。 ? 1950年1月2日,接到省委通知,要我所在的由山東南下干部組成的長江支隊七大隊全體同志到福州南門外的加洋集中,與軍隊轉業干部、地方干部會合,準備到永安專區進行接管工作。七大隊在加洋整編后,于1950年l月13日從福州出發,坐輪船抵達南平。接著,我們舉著紅旗,精神抖擻,保持警惕,步行兩天到達沙縣.住在沙縣師范學校。七大隊到達沙縣時,受到林志群同志所領導的閩西北地下黨游擊隊的熱烈歡迎。隨后召開大會,由新任永安地委書記王敬群、專員林志群分別在會上講了話,地委組織部長胡為新同志宣布了去各縣工作的干部名單,我被分配到新成立的中共三元縣委工作。我們分配到三元縣工作的同志在會后就組織學習討論,做好出發前的一切準備工作,緊張地籌劃布置解放和接管三元縣的各項任務。 解放三元 ? 1月27口,經我方聯絡,國民黨三元縣當局同意派出代表參加在沙縣洋口仔舉行的和平解放三元的談判。我方提出條件要他們放下武器由我方收編,一切公物不準破壞等待接管。對方不接受,談判破裂。 ? 我軍決定武裝解放三元,于是當晚12時左右,我軍向三元進發。參加解放三元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29軍87師261團2營的指戰員和閩西北游擊縱隊第四支隊(三元游擊支隊),來三元縣工作的全體干部也配備武器一起參加戰斗。 ? 1月28日凌晨,我軍進至列東。聽到列西方向有槍聲,我軍立即兵分兩路,一路向列西插去搜索前進,由此向西包圍城關,另一路從正東向南經下洋包圍城關。4:30左右,我軍到達三元縣城外,對城內的敵人形成鉗形攻勢。在我軍強大的攻勢面前,敵人的頑抗不堪一擊。國民黨三元縣代理縣長莊政耀、偽自衛大隊長鄧圣波等早已知情,亂作一團。27日晚上,第一批人就已向莘口、永安逃跑了。解放三元的戰斗,僅用1個多小時就結束了。我軍擊斃三元縣城守敵3人,俘虜14人,多數敵兵向我軍投誠,只有少數潰逃上山當了土匪。28口早晨。三元人民一覺醒來,就見滿城紅旗飄揚,貼滿了宣傳我黨我軍政策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布告、標語,“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歡快歌聲響徹城內外。 贏得民心 ? 三元解放后,縣委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政權、發動群眾、剿匪反霸、減租減息、開展大生產運動、支援前線,同時積極建立農會、民兵、婦女等組織。隨后,組建了縣、區、鄉三級政權。干部來自三個方面,軍隊轉業干部9人,南下干部21人,三元游擊隊10多人,共計40余人。中共三元縣委員會由5人組成,下設組織部、宣傳部、縣委秘書室,兩部各有部長1人、干事2人,縣委秘書室3人。縣行政區劃設梅列、莘口、居陽3個區,下轄5個鄉、1個鎮。各區設區長1人、教導員1人、農會主任1人。各鄉(鎮)設鄉(鎮)長1人、指導員1人、農會主任1人、民兵大隊長1人。由于政權建立初期,干部少,任務重,縣委決定招收本地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識青年成立青訓班,經過短期培訓后補充干部隊伍。隨后招收了三元、沙縣、大田3縣的知識青年40余人,經過1個多月的學習培訓后分配工作,有的留縣直部門工作,有的到區里工作,這批知識青年在各級部門和單位的工作中起了很好的作用。盡管如此,全縣干部仍不滿百人。當時形勢嚴峻、任務繁重,工作條件差、難度大,生活困難、交通不便,但干部們的工作熱情高、干勁大,發揚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無論干什么都不計較,組織決定調動工作,二話不說背起行李就走,真是黨叫干啥就干啥。 ? 當時黨政軍民關系十分融洽,新生政權雖然機構還不健全,人員少,但由于我們貫徹了黨的群眾路線,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克服了工作中的困難,使各項工作任務都能順利完成。吉樂山副縣長下鄉時幫農民拉犁耕田的佳話,就是當時黨政軍民關系十分融洽的一個典型例子。1950年的春耕季節,吉樂山副縣長帶領幾位同志下鄉檢查工作,有一天到莘口區沙陽村田頭檢查春耕生產,看到一家老少3口人,因貧窮租不起牛來耕用,只好用人拉犁翻土。見此情景,吉副縣長便立即脫下鞋子挽起褲管,跳下水田里幫老人拉犁。拉著拉著,由于用力過猛,拉斷了繩子,吉副縣長摔倒在泥水里。老人心里過意不去,讓他洗干凈休息一下,但他只用水洗去臉上的泥漿,又繼續干了起來。老人看了十分感動地說:“以前國民黨縣長下鄉是坐轎子,如今共產黨縣長為老百姓當黃牛,還是共產黨好??!” ? (作者系原中共三元縣委副書記,原市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離休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