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5月,福建省保安處內遷當時沙縣第二區(qū)署署治所在地三元,8月,其內部機構隨遷,包括下屬的軍法科、諜報股、軍法科羈押所(即俗稱“三元羈押所”、“三元集中營”)等,其中三元羈押所主要關押國民黨縣團級以下軍、政、警違法人員,后來亦寄押全省各地捕來的“異黨嫌疑”和進步分子。1941年5月,省保安處在梅列徐碧建成新的營地,命名為福建戰(zhàn)時青年訓導營,將三元羈押所關押的人員轉移到新營地,除仍然關押少數(shù)國民黨縣團級以下軍、政、警違法人員之外,主要關押從全省各地捕來的同情抗日、追求進步、不滿國民黨統(tǒng)治的青年學生、機關職員、民主人士,以及“異黨嫌疑”,當然包括共產(chǎn)黨員。 福建戰(zhàn)時青年訓導營是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后,為配合國民黨頑固派大規(guī)模的反共活動而設立的鎮(zhèn)壓共產(chǎn)黨和同情革命的先進分子的工具。國民黨當局視這些人為“異黨分子”,加以“破壞抗戰(zhàn),危害國家”的罪名,在這里施以奴化教育、強迫勞動和人身迫害。訓導營施以反共宣傳,采用政治軟化的手段,進行所謂“感化教育”,企圖迫使受訓人“悔罪自新”,轉而擁護國民黨,并通過“訓導”關系,追查線索,逼供組織關系,達到破壞共產(chǎn)黨組織的目的。訓導營強迫服勞役,摧殘意志;對堅定者采取剝奪人身自由,監(jiān)視監(jiān)禁,以及種種摧殘人身的迫害手段,一些人受到慘無人道的迫供銬打,一些堅貞的共產(chǎn)黨員獻出生命。 國民黨省級機關內遷中部二線內地山區(qū)后,早在1935年建成因運營不暢而部分路段停運的延永公路再度全線通車。1939年春,福州烏龍江峽南汽車站內遷三元,建立三元汽車站,章志廉任站長。同年5月,章志廉由南平地下黨交通支部書記吳阿瞳介紹入黨。1940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特別交通員、閩江特委職工部部長粘文華到達三元,代表上級黨組織正式批準章志廉為中共正式黨員。同時傳達了在1939年9月周寧橫坑事件中省委委員、閩東特委書記郭文煥(化名郭步青),委員郭樹干(化名郭廉),陳波第(化名陳斯克)等領導人被捕后轉押三元羈押所的情況,并指示要設法營救他們出獄。為此,中共三元支部在三元汽車站成立,黨員有章志廉、張幼銳、葉萌章、高敏4人,由章志廉負責。 中共三元支部成立后,利用汽車站的有利條件,先后結識了三元羈押所負責人和一些管理人員,通過這些關系向獄中傳遞食物,以探監(jiān)為名出入監(jiān)獄,傳遞上級情報,溝通消息,支援獄中郭文煥、盧茅居、華英等共產(chǎn)黨員的革命斗爭。1940年12月9日深夜,幫助獄中人員吳輝逃脫。 1941年5月,省保安處在梅列設立的“福建戰(zhàn)時青年訓導營”建成后,將原三元羈押所關押的人員轉至訓導營。趁訓導營強制囚犯勞役之機,中共三元支部組織幫助營救了郭樹干逃脫,返回閩東游擊隊。 由于中共三元支部的革命活動被國民黨察覺,經(jīng)上級黨組織批準,三元支部成員于1941年8月撤離三元。 同時,三元羈押所獄內的共產(chǎn)黨員也開展艱苦頑強的秘密斗爭。福建省委委員、閩東特委書記郭文煥化名郭步青,在獄中建立秘密黨支部,聯(lián)絡共產(chǎn)黨員,嚴守黨的秘密,國民黨未從郭文煥和黨員身上,得到一絲線索,了解一點情報;引導黨員和先進青年做好隱蔽潛伏,以待時機,保護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分子,與國民黨展開機智勇敢的斗爭;傳閱進步書藉和書刊,與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分子對話談心,進行革命教育。后郭文煥因堅貞不屈受迫害染疾,自知不治,向戰(zhàn)友口述了給福建省委的遺言,并對閩東的工作作了部署,勉勵大家繼續(xù)斗爭到底。1941年2月2日凌晨,在戰(zhàn)友的懷中壯烈犧牲。 中共福建省委武夷干校教育長盧茅居,1941年3月被捕后關押在三元羈押所,后轉至訓導營。他在獄中秘密建立黨小組,領導獄中斗爭。教育難友堅持革命立場,設法保護身份還未暴露的黨員和進步青年。“指導員”在訓導營里每次上課,他都挺起身軀與之辯論,課后又忍著被毒打后的傷痕,給大家再上第二課,揭穿頑固派的欺騙,進行革命教育。8月,盧茅居英勇就義于訓導營。 獄中的中共福建省委婦委委員華英,被特務施以鞭撻、捆吊、電擊等酷刑,折磨得死去活來,但她始終沒有暴露共產(chǎn)黨員身份,嚴守了黨的機密。華英與共產(chǎn)黨員簡秋容等幾位同志,耐心做女牢難友的工作,抵制特務逼使難友辦理登報自新手續(xù)的威迫利誘,帶頭進行絕食,開展反對特務迫害的斗爭。1942年3月,華英與簡秋容被秘密槍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