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元區實現連續二十七年無森林火災 楊開長 蘇貴丁 浩瀚的林海,起伏的群山,莽莽蒼蒼的林海如同慈母將三元兒女緊緊擁入懷中,將她的一切無私地賦予她的孩子們,但這位偉大的森林母親卻有著一個可怕的天敵,那就是無情的火魔。 為了森林母親的歡笑,不要讓她受到傷害;為了保護森林母親的安危,不要讓火魔近身。5年、10年、15年,20年、25年,時刻牢記捍衛森林母親的責任,讓三元區干部群眾這個身處三明市區擁有99萬畝森林的兒子整整保護了母親27年,沒有讓她受到火魔的一絲侵害。 穿越風雨 鑄就森林防火屏障 幾十年來,三元區歷屆區委、區政府及林業部門認真執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防工作方針,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做好森防工作的各項政策、法規、要求和部署,不斷加大領導組織力度、宣傳教育力度、火源管理力度、依法治火力度、森防投入力度、專業隊伍建設力度,取得了自1987年以來連續27年無森林火災、無森林資源損失的輝煌成績,為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林區經濟發展,改善林區生態、生產、生活環境作出了巨大貢獻。122萬畝的土地上有林地面積已達99萬畝,森林覆被率達81.5%,森林蓄積量位居三明市前列。該區是全省唯一一個實現連續27年無森林火災的縣(區),并多次受到國家森林防火總指揮部、國家人事部、國家林業局、省政府以及省林業廳表彰和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稱贊和好評。 榮譽不是偶然取得,它凝結了幾任領導干部的決心和全局人民的汗水。 在2004年森林防火形勢特別嚴峻的情況下,全省各地“非典勢虐,烽火連天,硝煙四起”,三元可謂是“這邊風景獨好”,僅發生森林火警2起。其中一起發生在城區文筆山大圣廟背后,林業局在接到報警電話后及時組織相關單位趕赴火場,到火場后發現不同社會身份的登山健身人員拿著廟宇的水桶、備用的撲火機具已自發組織撲救,從發現火情到撲滅僅僅用了26分鐘。火情雖然不多,卻充分體系全區廣大干部職工團結合作撲救森林火情的精神。多年無森林火災林內地被物厚積、可燃率極高,這些因素都給森林防火工作增加了極大的困難。 難,并不可怕,怕的是望難而退,怕的是遇難則倒。知難而進,探索新路,一直都是林區人的性格。以“真重視、干實事、廣教育、大宣傳、嚴管理、治火源、高投入、上設施、強力量、創佳績”的工作思路,憑借著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三元區終于換來了27年無森林火災的豐碩成果。 三元區林業局副局長張本恒說:“三元區實現了連續27年無森林火災的目標,成績來之不易,是全省、市、區領導的重視、支持、關懷,三元區林業局歷屆黨政班子殫精竭慮,全局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同心協力的結果。要搞好林權制度改革、實現‘養林’與‘養人’雙贏,促進經濟大發展、快發展、保證社會穩定,建設好社會主義新型林區,森防工作必須先行。” 齊抓共管,全方位拓展宣傳教育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責任到人,鋪天蓋地的宣傳手段,打造聲勢,致全區人民的一封信、防火條幅、宣傳標語、防火傳單、三元區林業簡報、廣播、電視、多媒體網絡等宣傳活動形式多樣,讓廣大職工群眾對防火內容都能耳聞目睹。多年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宣傳教育工作作為該區森林防火的“第一道工序”來抓,注重搞好群眾性的“行為設防”;做到農村宣傳富有聲勢、城區宣傳得到加強、校園宣傳緊密結合。在橋亭路口、游覽景區、公路兩側、鄉村墻體等醒目位置,設置一批固定性的防火宣傳牌77面、刷寫防火警示語。區林業局每年印制1.2萬份防火宣傳年畫分發至農戶家中,在宣傳年畫上突出了森林火警、火災報警電話,指明了農事用火的注意事項。宣傳車深入鄉村、墟場,與農村中小學“森林小衛士”活動相結合,由于防火宣傳的不斷深入,即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教育,也警示教育了群眾,27年來未出現一起在校學生引發森林火災的事故。 每年年初的第一個全區專題會議必定是森林防火會議,堅持年年簽訂《森林防火工作責任狀》,明確規定森林防火的目標、責任、義務和獎懲措施,層層分解,普通從“三條線”強化森林防火責任,即:區、鄉、村一條線,逐級簽訂防火責任狀或下達防火責任書;區、林業局(國有林場)、林業站、采育場、(工區)一條線,把森林防火工作列入經濟管理責任狀進行考核;區指揮部成員單位一條線,實行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包片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了森林防火責任。2003年9月,區委、區政府聯合下發了《關于實行森林防火責任追究制度的通知》,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收到了較好的警示和教育效果。同時進一步加大森林火警、火災舉報獎勵力度,向社會公開承諾:第一個報警屬實的獎勵50—100元。自2010年以來,累計獎勵報警16次1500元,由于及時報警和快速撲救,有效避免了森林火災的發生。 加強聯防,多角度實施群防群治 嚴格火源管理,堅持防控并舉,強化管理措施是森防工作的關鍵環節,針對林情、社情的新變化和各類火情容易發生的新特點,在“春節”、“清明”、“五一”、“中秋節”、“國慶節”等森林防火緊要期,各成員單位認真組織專門力量,對重點地段、路口、山頭增派臨時護林人員實行嚴防死守,確保了森林生態安全。各林業站、采育場、森林派出所等單位按照護林聯防機制,加大傍晚等重點時段野外農事用火的巡查監管力度,同時還加強對國道205線、省道212線和306線、沙陽等重點路段進行巡查監控,據不完全統計,27年來累計消除森林火災隱患128次,有效避免了森林火災的發生。同時,采取“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推進,形成網絡”的做法,在山脊、山腳田邊的火險地帶、采伐跡地有計劃、有步驟地營造防火林帶,全區27年來累計建設生物防火林帶1756公里,平均每公頃有林地防火林帶26.5米,區防火辦、城東林業站還于2004年規劃實施公墓群生物防火林帶包圍圈建設,已初步建成寬12米,長1.5公里的生物防火林帶,進一步增強了森林自身抵御火災侵害的能力。 防火期內,積極做好進入林區重點人員和特殊企業的監控,對“瘋、傻、癡、呆”特殊人員全部登記造冊,落實專人監管,對進入林區的需采石放炮、野外電焊作業等其他生產用火的特殊企業,必須辦理許可證,落實防范、看護措施后方可作業或施工。至2006年,區、鄉、村、國有林場、采育場都建立了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或領導小組,全區鄉鎮森林防火指揮部和森林防火領導小組達到102個570人。同時,區林業局認真按照森林火災撲救預案的要求,認真抓好全區森林消防隊伍的建設,已逐步建立了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為基礎、群眾森林消防隊為補充的多種形式的撲火隊伍體系,現各鄉鎮、林業采育場、國有林場均有一支半專業森林消防隊,共12支166人;群眾森林消防隊50支1016人;各類撲火機具累計達到1960件(套)。在高森林火險期,各級應急森林消防隊伍相對集中,確保了一接到火情能快速反應及時處置。27年來,已初步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應對和處置森林火災突發事件的指揮體系和管理網絡,確保了工作的連續性,做到整個指揮系統不斷檔、不斷層,為森林防火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提供了有力保障。 狠抓設施投入,深層次強化全民意識 多年來,該區的森防工作年年都有新投入,年年都有新提高,投重金用于森防基礎設施建設,更新車輛、添置設備。在原有2座森林防火瞭望塔的基礎上,2013年開始利用國債二期項目,配套10萬元在莘口鎮坂頭、巖前鎮星橋兩個重點部位安裝了野外監控探頭,在防火辦建立監控平臺,做到“早發現、早報警、早出擊,極大地提高和改善了森防設施和裝備水平,森林火災的整體綜合防御及撲救能力切實得到了加強。在每個鄉鎮、林業站、林場等責任單位在高火險期都設有應急車一輛,隨時處置突發事件,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森林防火功在當代,而利在千秋。凝視三元區干部群眾創下的27年無森林火災的佳績,放眼該區經濟的發展,充分地證明了,只有管好森林,保護好森林,才能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依托自然、依托資源,實現建設“生態花園、創業樂園、幸福家園”新三元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