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余振遠的名字,西際村無人不曉。他是市人大代表、三元區莘口鎮西際村黨支部書記,全村老少卻親切地稱他“遠哥”。 “遠哥,村里今年的橘子又豐收了,我們需要一個大點的果蔬交易市場。” “遠哥,我家自留山的機耕路被暴雨沖斷了,沒辦法上山干活了?!?/p> “遠哥,這幾年柑橘染上黃龍病,果品受到嚴重影響,太愁了?!?/p> “遠哥,紅軍住過的樹德堂漏雨了,需要好好修一下?!?/p> ……
余振遠(左)帶專家到果園察看病蟲害防治情況。 他是致富路上的“領頭人” 多年來,西際村立足當地特色和優勢,大力發展柑橘產業,調優果品質量,擴大種植面積。然而,道路卻成了影響村莊發展、村民安全的“老大難”問題。2015年時,莘口鎮沙陽村至西際村道路全長3.47公里,僅3米寬,道路邊坡時常有溜方現象發生,給村民進出村莊帶來極大影響。在柑橘豐收季節,外來運輸車輛進出頻繁,經常造成道路堵塞,不僅給柑橘收購商留下不好印象,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要致富,先修路??吹饺绱擞绊?,余振遠多次奔走市、區、鎮三級政府,向交通、發改、財政等部門積極爭取了項目資金680萬元,將道路拓寬至6.5米的標準四車道,成功解決沿途1500余人出行及高山、西際等2個村每年約1500萬公斤柑橘運輸不便的問題,為莘口鎮柑橘產業發展鋪就了一條致富路。
余振遠察看沙陽-爐洋-中央溪路段毀損情況。 隨著西際村柑橘產量不斷增加,1999年建成的柑橘交易市場已滿足不了柑橘售賣需求,常常出現滯銷情況。 看到村民們辛苦種出來的柑橘外銷無路,余振遠心急如焚。通過向國內其他柑橘產業縣學習,余振遠有了思路。在全體村民代表的支持下,他探索建立“黨支部+協會+基地”發展模式,帶領村民成立西際村柑橘協會,成立由30多人組成的營銷隊伍,并調動多方資源和力量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市場。
村民將采摘的柑桔裝框。 新水果交易市場功能齊全,可提供全鎮的水果交易。售賣場地有了保障,農戶積極性也高了起來。在鎮里的支持和幫助下,村里順勢建成以西際為中心的2.3萬畝早熟溫蜜生產基地,帶動了全鎮1600戶農戶進行柑橘科學生產。 如今,新水果交易市場可實現年銷售各種水果800多萬公斤,村民人均收入突破5萬元。 他是西際村民的“代言人” 2016年,余振遠當選市人大代表。生于農村、長于農村,余振遠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代表,他把對農村和農民的深厚感情與人大代表的使命和職責融合在一起。
余振遠在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傾聽選民訴求。 余振遠成了西際村發展的“代言人”,不斷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真正詮釋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深刻含義。 他是紅色文化的“傳承人” 西際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也是著名的“紅色交通線”。1933年至1934年6月,紅軍三進三出西際村,給村里留下了樹德堂、余寧助客棧、武斗士打鐵鋪、紅軍井、炮彈坑等紅色遺址,成為村里一筆寶貴的革命財富。
西際村樹德堂—紅軍物資轉運站。 2016年之前,西際村還是以柑橘種植為主,產業結構單一,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村莊人口老齡化嚴重。余振遠慢慢發現村莊發展步伐“沉重”,人口老齡化問題亟待解決。
余振遠研究實施村莊規劃。 如今的西際村成了明星村,每年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村里借勢開起了農家樂,開發運營紅軍項目體驗區,帶動了村里的柑橘銷售,增加了村民收入。 作者:鄧佳敏/文 圖片來自三明市融媒體中心、三元區莘口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