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豪情滿畫卷 工業立市擘新畫 綠色山水美如畫 文明新風入畫來 紅色三明 工業三明 綠色三明 文明三明 是三明的四張特色城市名片 也讓三明人有歸屬感和自豪感
《三明日報》 周志鴻 攝 10月22日 “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主題采訪團 來到了三元 從萬壽巖遺址的保護利用 到圓初生態農業康養基地的建設 一路走一路采 來自華東地區主流媒體記者們 對三元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論 有了更為具體和生動的感受 萬壽巖: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萬壽巖, 18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列入全國百大遺址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被稱為“閩人之源”“南方周口店”
《徐州日報》劉冰 攝
浙江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呂斌 攝 走進這里,湖光山色 綠草如茵,碧水、青山 溶洞、田園、 古文化在這里交融相匯
《淮南日報》 張越 攝 提起萬壽巖 采訪團的記者們并不陌生 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新視覺部主任 吳建勛告訴小編 他記得《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有篇報道是《萬壽巖“新生”》 詳細報道了把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 從開采炸藥下搶救下來的過程
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新視覺部主任 吳建勛: 今天的采訪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萬壽巖遺址保護利用的新發展,了解三明讓萬壽巖遺址“活”起來的做法,特別是今天在采訪中遇到了來這里開展研學的一群孩子,讓我更加期待這里進步一做好文旅融合后的新發展,今后我還會繼續關注萬壽巖遺址的保護和利用。
《三明日報》 周志鴻 攝
《金華日報》王志金 攝 在采訪萬壽巖的過程中 《鎮江日報》視覺中心主任 石小剛很是感慨 《鎮江日報》視覺中心主任 石小剛: 當初三明為了保護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寧可犧牲一點發展速度。現在三明又以萬壽巖遺址保護利用為引力,促進周邊文旅產業健康發展,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高,也正在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遺址的保護利用中,我想這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鎮江日報》 石小剛 攝 圓初農場:夢圓綠水青山間 青磚碧瓦隱于青山綠水之間 “這里還真是一個世外桃源呢!” 采訪團的記者們來到圓初農莊 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上海《文匯報》趙立榮 攝
上海《文匯報》趙立榮 攝 《臺州日報》攝影記者 鄭幼蓮被這里深深吸引 《臺州日報》攝影記者鄭幼蓮: 這里的點點滴滴都讓人感覺充滿了藝術的氣息,感覺很舒服。再深入了解這里是通過收儲當地老舊農房改造來改造的,就更感嘆了,我對它采用立體生態種養模式種植有機富硒米、富硒蔬菜,養殖生態稻花魚等很感興趣,我和家人都喜歡各處旅游,這里很適合大城市的人來小憩幾日,看看稻田雞鴨、看看種植蔬菜、呼吸新鮮空氣,蠻好的。
《徐州日報》劉冰 攝
《淮南日報》 張越 攝 作為第一代“新三明人”,1958年,陸志強的父親響應支援祖國建設山區的號召,從上海來到三明,自此在這片土地扎下了根,陸志強也跟著和三明結下了不解之緣。盡管在一線城市工作多年,但回明創業的念頭早已在陸志強心中埋下種子。 “三明林深水美,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想把三明的生態資源帶給更多的人。”懷揣著這樣的初心,陸志強在三元區巖前鎮定地自然村創辦了圓初生態莊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