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街道,區直各部門: 現將《健康三明行動實施方案》再次轉發給你們,請根據要求抓好貫徹落實。 三明市三元區衛生健康局 2021年3月11日 健康三明行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印發〈“健康福建 2030”行動規劃〉的通知》(閩委發〔2017〕8 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健康福建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20〕3 號)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印發“健康三明 2030”行動計劃的通知》 (明委發〔2018〕10 號),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健康三明行動順利實施,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 2022 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高,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環境等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全省指標框架要求。到 2030 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實現《“健康三明 2030”行動規劃》有關目標。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1.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將全民健康教育納入精神文明考評體系,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建立并完善市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建立固定健康教育宣傳欄目,醫療機構開通健康咨詢電話,嚴厲打擊各類不實和牟利性健康誤導宣傳行為。到 2022年和 2030 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 22%和 30%。 2. 合理膳食推廣行動。全面推進國民營養計劃,建立健全居民營養監測評價制度,重點加強對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等營養健康工作的指導,開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廳建設,推進綜合醫院設立床營養科室,實施臨床營養干預。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全市人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至6 克左右,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5 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于 1%和 0.8%。 3. 控煙限酒落實行動。推進公共場所禁煙,各級黨政機關建成無煙機關,全市二級以上醫院逐步開展戒煙門診服務。合理控制煙酒類廣告,對酒精使用造成相關疾病的個人及其家庭提供預防和治療干預措施。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達到 30%及以上和 80%及以上。 4.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建立健全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提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檢出率和救治救助力度,加大心理咨詢師培養培訓力度,加強院校心理健康輔導與咨詢機構建設,規范發展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 20%和 30%。到 2030 年,精神障礙社區康復覆蓋各縣(市、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率達 90%左右,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減緩。 (二)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5. 全民健身行動。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推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開展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余額用于健康體檢、盲人醫療保健按摩、購買商業補充健康保險,滿足群眾健身健康需求。到2030 年,實現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于 2.3 名,在城鎮社區實現 15 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力爭達到 2.0 平方米以上和 2.5 平方米以上,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分別不少于 91.5%和 93%,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 41%及以上和 43%及以上。 (三)保護重點人群健康 6. 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和評估,提高婚前孕前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覆蓋面。實施健康兒童行動計劃,加大兒科醫生培養力度,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推進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篩查全覆蓋。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 7‰及以內,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 16/10 萬及以內。 7. 學生健康促進行動。持續開展“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教育活動,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考核,保證學生每天運動不少于 60 分鐘,每位學生都熟練掌握 1—2 項終身受益的競技類體育運動技能,學生每周參與中等強度體育活動達到3 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合格率達 90%以上。到 2022 年和2030 年,正確洗手和文明咳嗽普及率達 85%和 100%;到 2022 年和2030 年,學校體育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 85%和 100%,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分別達到 50%及以上和 60%及以上,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 0.5 個百分點以上。 8. 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推進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強化職業病報告制度和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職業病危害專項整治。到 2030 年,職業病危害嚴重行業領域的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和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的職業衛生培訓率及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職業健康體檢建檔率均達到 100%。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率達到 90%以上,職業病防治的監督覆蓋率達到 95%以上,接塵工齡不足5 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實現明顯下降并持續下降。 9. 老年健康促進行動。積極發展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推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數量,完善醫養結合、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高康復、護理能力。到 2022年和 2030 年,65—74 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65 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四)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10. 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全面落實 35 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加強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的規范管理。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47.8/10 萬及以下和 135.1/10 萬及以下,取得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證書的居民比例分別達到 1%及以上和 3%及以上。 11. 癌癥防治行動。推進重點癌癥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開展腫瘤全周期監測。加強癌癥防治科技攻關,提升三甲醫院癌癥診療能力,提升癌癥患者生存質量。完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抗癌藥物納入醫保目錄,完善大病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降低癌癥患者就醫負擔。到 2022 年和 2030 年,總體癌癥 5 年生存率分別不低于 43.3%和 46.6%。 12.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以慢性病防治綜合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大慢性病防控經費投入,建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分級防控及雙向轉診標準和體系。開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重點對 40 歲及以上人群、危險因素接觸者和高危人群,逐步實現每年進行 1 次肺功能檢測。加強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肺功能檢查能力。到 2022 年和 2030 年,70 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下降到 6/10 萬及以下和 5.43/10 萬及以下。 13. 高血壓、糖尿病防治行動。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體化管理為突破口,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到 2022 年和 2030 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 65%及以上和 70%及以上。 14. 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做好重點傳染病的監測和防控工作,嚴防新發傳染病境外輸入、境內傳播,強化動物源性傳染病的源頭治理。全面實施結核病綜合防治服務模式,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控制和消除重點地方病。到2020年,100%縣(市、區)達到消除碘缺乏病和飲水型氟中毒標準,并持續保持至 2030 年。到 2022 年和 2030 年,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 90%以上。 (五)促進健康環境建設 15. 綠色環境行動。基本實現城鄉生活垃分類處理全覆蓋,深化“廁所革命”和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創建成果,開展國家衛生鄉鎮創建,加快推進健康家庭、健康村鎮、健康城市(縣城)建設,降低城鄉病媒生物密度。到 2022 年,全市森林覆蓋率保持在 80%以上,主要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 70%,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 98.5%以上;市縣兩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99%,全市所有鄉鎮和 93%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城市、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 92%、42%;全市 95%以上美麗宜居村莊(美麗鄉村示范村)達到省級衛生村標準,公共場所無害化衛生公廁力爭達到 98%,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 97%。到 2030 年,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情況持續改善。力爭全市實現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農村家庭、公共場所無害化衛生公廁實現全覆蓋,80%的縣(市、區)城區鼠、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 (六)促進“智慧健康”建設 16. “互聯網+ + 醫療健康”行動。建設市級區域集成平臺,實現區域健康數據共享協同服務。推進遠程醫療服務、云膠片應用、電子健康卡“多碼融合”等項目建設,提供個性化智慧健康管理服務。建設醫改綜合管理監測平臺,拓展人財物監管、衛生綜合管理、藥品監管、區域績效考核等系統應用。到 2022 年,基本建成三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通過國家區域衛生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四級甲等測評。到 2030 年,形成覆蓋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聯通共享的良好格局。 三、實施步驟 (一)全面推進階段( 2020 —2 2022 年)。全民健康制度基本建立,健康體制機制成熟定型。 (二)深化加速階段( 2023 —6 2026 年)。全民健康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建設進程快速推進,主要任務基本完成。 (三)重點攻堅階段( 2027 —0 2030 年)。重點難點健康問題得到全面解決,發展目標全面實現。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將健康三明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落實相關財政、金融、用地等要素保障,要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明確健康三明行動各階段實施的重大項目、重要任務及其進度要求,各相關部門要圍繞健康三明行動方案,分工負責,協同配合,有序推進。 (二)強化財政投入。各級政府要以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健康服務需求為導向,完善和落實對衛生健康的財政投入政策,重點支持基本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衛生科技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投入,并實現逐步增長。 (二)強化人才培養。實施三明市優秀青年醫師培養計劃,建立“百名優秀青年醫師名庫”,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到 2020 年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 2 名以上,到 2030 年力爭達到 3 名以上,促進衛生人才資源均衡優化配置。 (三)強化監測考評。三明市健康三明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本方案的實施、監測和考核。各相關部門要重點圍繞指標框架建立完善相關工作激勵和常態化監測評價考核機制,對落實成效進行年度評估,必要時引入第三方進行全面評估,并根據監測評估情況及時調度督導,適時對目標任務、工作措施進行調整和優化,促進整體推進,不斷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 附件:1.健康三明行動監測考核方案 2.健康三明行動考核指標框架 附件 1 健康三明行動監測考核方案 為完善健康三明行動協調機制,推動《健康三明行動實施方案》落地見效,確保如期實現健康三明行動目標,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監測考核方案。 一、監測考核對象。12 個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 二、監測考核內容。圍繞健康三明的主要目標任務要求,以《“健康三明 2030”行動規劃》和監測指標框架(見附件)為重點,落實工作措施情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三、監測考核周期。每個自然年(即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四、監測考核程序。 (一)自評得分。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對照健康三明考核指標框架,形成自評報告,提出得分意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于次年 1 月 30 日前報送市健康三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評議得分。市健康三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市直有關單位,按職責對各縣(市、區)自評報告內容和相關領域指標數據進行核實,并對考核內容進行評分,對加分項、扣分項提出意見。 (三)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實行 100 分制,其中:自評占比 40%,評議評分占比 60%,自評、評議評分后疊加加分項、扣分項形成綜合評價總分。市健康三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市直有關單位原則上于次年的 3—4 月份,對各縣(市、區)進行綜合評價,完成全市健康三明建設監測情況報告,報市健康三明建設領導小組審定。 五、監測考核運用。將主要健康指標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績效考核指標,作為各縣(市、區)、各相關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使用的重要參考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