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是面向全體中小學生,由學校組織安排,以培養“中小學生的生活技能、集體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推動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我區巖前鎮的三明市綜合實踐學校是教育部首批20個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項目之一。 通過對區內外有關研學實踐基地的調研,我們發現,我們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也面臨著一些的問題: 一是研學旅行的課程體系不夠完善,一些研學活動內容簡單,只是組織學生集體參觀、瀏覽,簡單停留在眼睛課程、耳朵課程,走馬觀,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度體驗,更沒有讓學生在能力上有提升,教育質量不高。研學實踐基地實踐課農業勞動實踐多,探索性實踐極少。 二是研學旅行面臨“師資難”的困境,調研中發現,研學導師主要是中小學教師和導游。中小學教師大多是單科教學,缺乏跨學科能力,不太懂戶外,不擅長安排吃住行等環節;而導游大多停留在生活老師或服務員的角色,在“學”的層面很難發揮作用。 三是有些標準制定需規范化,當前研學旅行的組織時常要委托給旅行社,但由于對旅行社缺乏遴選標準和規范指導,一些低質甚至沒有資質的旅行社摻雜到研學旅行的活動中,出現“重旅游、輕教育”“只旅不學”的現象,使得研學旅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為此我們建議: 1、系統設計更加豐富多彩的樂中學的研學產品。各個地要根據自己的區域特點制定不同的研學主題,打造精品線路。小學、初中階段,要更多開發樂中學的課程。做足研學前的指導學生的準備工作,制定學習計劃;研學中,根據不同的主題,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研學后,應建立研學旅行課程的評價體系,有效監控研學旅行全過程,分析研判研學旅行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有的放矢推進課程化建設。 2、要加大研學導師的培養力度。研學導師是整個研學課程的執行者、實施者、倡導者。各縣區要針對學情和縣情,對研學旅行專兼職教師、導游人員進行整合培訓,建立研學導師管理與培訓制度。建立跨區域研學導師的交流機制,努力提升研學導師的知識整合能力,觀察、研究學生的能力,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 3、要制定研學旅行的相關專業標準,特別是研學旅行基地的管理規范、服務方的遴選標準、課程質量標準、師資標準、收費標準等進行專業引導,用標準科學規范我市研學旅行的健康發展。同時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有效監控研學旅行全過程。 5、逐步完善研學旅行的安全保障機制。由于研學旅行的課堂多是在路上,開放性非常強,所以安全性原則是確保育人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們要精心制定周密的安全保障方案和意外防范體系,對學校、服務方、營地進行安全保障的責任分解,同時政府要給與安全保障的經費支持。 民革三元區基層委員會 2020年12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