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我區堅持把“三農”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積極推進鄉村振興。但現農村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急需出臺針對性的措施,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一、留守人口少。從2010年開始城市人口比重就超過鄉村人口比重,而鄉村人口中有一大部分通過農民工及其他就業形式長期在城市生活,真正留守在農村的人員非常少,空心化嚴重。二、領頭雁缺。農村基層組織缺少能人賢人,出現“能者看不上、弱者干不了”的現象,出現各種基層管理亂象。明年開始基層組織換屆中,根據前期調查個別村目前存在無人意愿參選村兩委的現象。三、產業鏈無。大多鄉村除了農業沒有其他的產業,缺少三產融合產業,單純的農業產業無法支撐鄉村的發展。 為此建議:以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為抓手,促進“三農”發展,扎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 一、市民下鄉。農村空心化,無人口紅利,許多資源閑置浪費,因此要引導農村閑置房屋出租、土地使用權流轉等,發展面向市民的“安養房”、“共享民宿”、“周末廚房”、“共享菜地”、“共享果園”、“創作基地”、“農村電商”等等項目,以及發展市民為“名譽村民”、“榮譽村民”等等舉措,吸引市民下鄉,促進人口向農村回流,提升鄉村人口紅利,振興鄉村發展。如我們三明林票、房票、地票“三票”改革就政策就很好,但是目前只有林票推進較好,房票、地票推進還相對較慢,若能通過房票、地票改革,讓農村空置的房屋、土地流轉到市民手中,讓市民參與鄉村生產、生活相關活動,從而推動農村人氣、產業等改變和發展。 二、能人回鄉。通過政策、資金扶持等,鼓勵能人回鄉參與基層管理、發展特色產業和傳承傳統文化等,通過能人引領效應,促進全村發展和提升。一是進一步擴大“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村官工作,滿足鄉村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二是鼓勵和引導一些退休老干部、老黨員回鄉參與社會治理,優化鄉村治理。三是引導鄉村外出能人回流,創造條件和環境,引導農村外出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回鄉,參與鄉村振興。四是開展定向回鄉能人培養,有針對性培養當地急需的專業人才、管理人才和傳統文化傳承人等能人,成才后向農村精準推送。 三、企業興鄉。引導企業去鄉村投資興業,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如日本通過“六次產業化”,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即圍繞“地產地消”,以第一產業的農業為基礎,綜合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的第二產業和農產品直銷、飲食業、休閑農業等的第三產業,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鏈條,通過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提升農業產業的綜合價值,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位于三元區巖前鎮圓初生態農業就以這種模式,讓一個即將消失的自然村變為一個森林康養基地,集生產、康養、文旅綜合體,促進整個鄉村改變與提升。我市可以圍繞“古、紅、新、綠”四個字進行招商引資,大力挖掘古民居、古村落、歷文化名村和古人類遺址等優勢,作足“古”文旅產業;發揮蘇區、老區、偉人實踐地等勢源,作足紅色旅游;發展新特項目,如藥谷、睡眠小鎮、樂養小鎮等,發展新特文旅產業;發揮森林覆蓋率最高、生態宜居等優勢,做好森林康養、候鳥安養、生態游樂項目等,作足“綠”色產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