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區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對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進行調研,聽取區文旅局、巖前鎮、莘口鎮、中村鄉等單位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的匯報,深入三元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巖前鎮巖前村文化活動中心等現場點實地察看了解該協會的活動情況并觀看了三元龍船歌、巖前閩王鼓兩個市級非遺項目展示的相關活動視頻以及中村松陽第三代傳承人現場展示的糖塔制作工藝,與部分傳承人進行座談交流,廣泛了解非遺挖掘和保護方面的情況,發現存在非遺宣傳力度不夠、傳承保護體系缺乏、人力物力投入不足、推陳出新步伐緩慢等問題。
為此,三元區人大常委會建議:一是加強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要利用多種宣傳途徑加強對非遺保護的教育和引導,組織有關專業人員編寫非遺傳承保護宣傳手冊,借助旅游平臺,發放給廣大群眾和外來游客擴大宣傳面。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強化保護措施。要配置專業專職工作人員,在重要節日舉辦民間文化藝術節,舉辦民間手工藝品展覽。要依據相關規定將非遺保護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設立專項資金。同時,通過項目申報及文化成果展示,積極爭取國家扶持政策資金補助。三是重視人才培養,擴大傳承空間。要盡快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辦法,資助和扶持民間藝人、鼓勵老藝人帶徒授藝。要加強對專業人才和民間文化傳承人的教育培訓,邀請傳承人進校園表演、傳授,發揮校園在非遺保護傳承中對青少年教育的熏陶作用。四是狠抓基礎建設,推動傳承發展。要加大對傳承載體的建設,申報和爭取實施一批城鎮文化基礎設施項目,配套建設民間文化表演展示設施。要爭取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對“非遺”保護工作的支持,將非遺保護與旅游開發相結合,對一些特色精品項目要積極推行商業化運作,提升非遺項目自身價值和社會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