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大,人人夸,齊夸共產黨好媽媽……”近日,在三元區東霞小學的教學樓前,傳出了陣陣整齊劃一、清脆悠揚的聲音。由26名不同年級的學生深情演繹的黨史主題教育童謠,匯集成對黨和祖國最質樸的熱愛。擔任總體策劃指導的莊孝謙老師在一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學生在教學樓前以歌舞等形式演繹童謠 59歲的莊孝謙是東霞小學的一名教師,躬耕講臺42年來,曾獲三明市最美教師、優秀輔導員、三明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由他創建的“莊孝謙勞模創新工作室”被省婦聯、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定為“福建省家庭教育試驗研究基地”,成為市級“黨員示范崗”。 “我們這一代人是唱著歌頌黨的歌謠長大的,從小對黨有著很深的感情。” 莊孝謙深有感觸地說。以工作室及城市學校少年宮為平臺,莊孝謙和團隊里的老師們定期組織開設童謠興趣班,面向學校全年級教授有關黨史學習教育題材的童謠,讓孩子們在傳唱中陶冶情操、收獲成長。 在教學實踐中,莊孝謙發現,孩子們心中的“黨”是高大而抽象的,對于“熱愛黨”這三個字的具體意義很難深入體會。鑒于此,莊孝謙在童謠指導課上開展黨史知識教育,如紅船精神、長征凱歌、新中國成立等。一個個鮮活的黨史故事、一段段艱苦奮斗的歷程,讓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形象逐漸在學生的腦海中勾勒出來。孩子們開始自發地編寫出許多童謠作品。《黨媽媽,真能干》《人人都有幸福家》《跟黨描繪新國畫》……這些作品短小整齊、朗朗上口,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黨和人民的血肉親情,讀來令人贊嘆。
莊孝謙在對照修改學生童謠作品 “人性如素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莊孝謙意識到,結合童謠作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2018年,莊孝謙依托工作室制定了“百千工程”計劃,即把2004年以來全校師生創作的體現黨和國家及百姓生活的童謠編印成“百首童謠歌”“千首童謠書”。 2021年2月,“百千工程”完成,共編入童謠100首、東霞小學16年來師生創編童謠1054首。此外,工作室還精選有關黨史的童謠共68首,編成黨史童謠專輯《鐮刀錘頭放光芒》,為開展和推廣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良好教材。 “通過童謠的方式學習黨史,孩子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征程,知史愛黨,明史愛國。”東霞小學校長黃明全這樣說。 在教授學生童謠的同時,莊孝謙還鼓勵學生把童謠唱出來、演出來。在工作室的積極組織下,東霞小學在2020-2021學年先后開展“童心向黨·唱支紅歌給黨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踐行“我的中國夢”、暑期“黨史學習和童謠創編”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將紅色童謠傳唱通過說、唱、跳、快板等立體式的表現形式搬上舞臺,釋放孩子天性,讓孩子們在展現自我的同時,繼承先烈遺志、感悟紅色文化、堅定理想信念。 如今,黨的光輝歷程化作朗朗上口的童謠在越來越多的校園、社區、電視上久久回蕩,定格成經典的校園文化特色成果,抒發著新時代少年歌唱黨、熱愛黨、心向黨的真摯情懷。 //三明日報三元記者站 莊萬強 陳智卿 劉子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