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一、調研情況 位于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的萬壽巖遺址,是我國華東地區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可與周口店遺址相媲美,目前已建成全省唯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恰逢當前三明市正在全力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拓展文旅全域全時消費空間。加之三元、梅列兩區合并成新的大區,而分布于列東片區的繁華商業區和新區另一端的萬達廣場是市區集吃喝玩樂購于一體的繁華商業地。萬壽巖文化圣地和城區商業中心好似兩顆閃耀的明珠鑲嵌在三明城市的不同地段。如何讓他們串珠成鏈,實現融合發展,是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目前轄區內僅有K26公交車,往返于動車三明站與萬壽巖遺址之間,滿足不了產業發展和民生之需,亟需優化三明城區至萬壽巖公交線路,讓公交助推我市文旅消費融合發展。 二、問題分析 1.目前運營的公交線路亟需優化?,F有的公交K26路是在當時市委市政府領導關心下于2020年6月25日開通,線路始于三明站(東),途經中西醫院,然后上高速,經牛垇、黃龍源路口、實踐基地、巖前,終于萬壽巖。每周一至周五運行8個班次,從早上8:30至下午4:00,大約每一小時發一趟車;周六、周日及節假日運行12個班次,從早8:00至下午4:30,每半小時發一趟車。K26路公交的開通運行,雖給沿線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但在運營上問題凸顯:線路始于三明動車站,游客乘坐不便;一路高速,覆蓋范圍過于狹窄,沿途游客無法上下車;市區市民找不到上車地點,導致周一至周五乘客較少;班次不多,候車時間過長,乘車不便;周六、周日及節假日暴漲的游客更是承載不了;始發時間太遲,末班時間太早,兩地上班一族無法乘坐。 2.單一的運營模式務必改變。要將公交運輸乘客的單一功能向“公交+文旅”新發展模式轉變,加快推進公交運力資源與文旅資源的高效嫁接,結成公交文旅聯盟,發揮出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比如萬達廣場是許多人愛來吃喝玩樂購的地方,特別是從外地尤其是縣里基層上來的人,常常一玩就是一整天,除逛商場外,很多人還想去周邊景點看一看。萬壽巖是個好去處,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今年1-6月份,據不完全統計,萬壽巖遺址博物館進館游客量突破18萬人次。若能把K26始發站放在萬達廣場附近,不但有效承接兩端及沿線客流,而且便于游客一日內往返兩地,去萬壽巖尋遠古遺址、品萬年文化,到萬達廣場逛玲瑯商場、嘗美味佳肴,暢享公交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便利,必將是多贏之舉。 三、具體建議 建議考慮以下兩種辦法擇其一加以實施: 1.對K26路公交線路進行優化。重新設計三明公交K26線路:從萬達廣場始發,經錦繡家園、大潤發、市政府(東)、會展中心、城關、動車三明站、牛垇、黃龍源路口、實踐學校、巖前郵政,終于萬壽巖。班次:周一至周五每半小時發一趟車,節假日每15分鐘發一趟車,始發時間最好在早上7:30分。 2.新增一條K字頭的公交線路。K26路原公交線路照常運營;增加一條K字頭公交線路,沿線停靠點同上。班次:周一至周五每半小時發一趟車,周六、周日節假日每15分鐘發一趟車,始發時間最好在早上7:3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