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今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面對“雙減”帶來的新要求、新考驗、新機遇,既要全面落實“雙減”任務,又要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是全社會最關心的一個現實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么是“雙減”,減什么以及怎么減。其次是如何結合實際情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建立與“雙減”相符合的教育模式。三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義務教育和優質教育資源之間的矛盾,大家都拼了命的往重點學校擠,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四是如何規范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我們要重點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特別是學校課堂40分鐘的教學質量,要盡可能的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充分的學習和掌握課本知識,不需要通過校外補課或者大量的作業才能掌握,這樣才能真正的為學生減負。并且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我們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多元化的、差異化的教學,開發學生們的潛能,全面發展。另外我們還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杜絕有償補課的行為。 二、進一步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大力查處校外培訓機構無證無照和超范圍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健康培訓環境。積極拓展課后服務渠道,充分整合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研學教育實踐基地等社會育人資源,建立課后服務協同工作機制,豐富內容、創新形式、保證時間、提升質量。 三、進一步拓寬優質資源共享渠道,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目前優質教育資源的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大家都想往重點學校擠,導致優秀的學區房價格暴漲,同時也極大的增加了家庭教育的負擔。我們應該加強學校之間教育資源的交流,特別是優秀的老師,應該在各學校之間互相交換,避免優秀的老師都扎堆在重點學校,也可以進一步提升相對其他學校的教學質量,將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帶到其他的學校,實現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四、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校教育質量。首先我們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投入和建設,提升教師整體的素質和專業技能,避免很多老師混日子不負責任的現象,對在校老師進行多方面系統化的考核,將“雙減”成效納入評先評優重要指標,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負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