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由于電梯行業在本市發展時間較短,在維護服務水準、市民的安全意識上仍有差距,“電梯老齡化”問題凸顯,電梯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一、問題及分析 1、電梯設備配置先天不足 使用10年以上的老舊住宅電梯均屬于早期產品,設備檔次低、質量差,且老化嚴重,已進入故障多發期。一些老舊住宅小區電梯底坑進水嚴重,在梅雨季節出現底坑進水現象,造成公共區域內的電梯故障增多。 2、物業公司責任意識淡漠 物業公司在電梯使用管理中漠視安全,未按要求建立應急救援預案和緊急救援措施。在與維保單位簽訂維保合同后,因為維修經費無從落實等問題,物業與開發商和業主三方之間還存在責任不明確、出現問題時相互推諉扯皮等現象。電梯使用管理人未充分履行管理責任,日常管理巡查不到位。 3、維護保養不夠規范 部分電梯單位對維修保養人員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未嚴格按照《電梯使用和維修保養規范》的技術要求進行保養,保養質量有待提高。 還存在住宅電梯用戶安全知識缺乏,不愛惜電梯,因使用不當導致電梯磨損加劇。 4、維修改造資金缺乏 由于資金不到位,也直接導致了電梯檢修維保不正常,以致故障頻發,安全運行狀況差。 二、幾點建議 1、實行重點排摸整治 要加快對老舊電梯的安全隱患排摸工作。除了定期維護和檢修外,還應規定強制報廢制度,保障電梯在合理的“生命”周期中使用,降低安全隱患。除了小區物業定期保養外,政府部門應對電梯運行和維保加強監管。 2、強化對物業考核監管 要將電梯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對物業管理公司的年度考核內容,建立物業電梯管理誠信檔案。對部分電梯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頻頻出現電梯故障事件甚至發生電梯傷亡責任事故的單位,實行淘汰制,并追究相應責任。 3、加強電梯維保單位的監督檢查 重點檢查電梯維保單位是否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維修保養是否嚴格按照《電梯使用管理和維修保養規則》的規范要求來進行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的保養項目保養。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其整改,限期未整改的單位應嚴厲查處,對問題嚴重又不整改的要建立“黑名單”制度,甚至按照相關規定吊銷其資質。 同時加強對居民正確使用電梯的宣傳指導,強化公眾安全意識,使廣大居民規范、文明使用電梯。 4、設立電梯更新改造專項基金 建議由業主、物業和街道共同協商,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中專設一塊“電梯更新改造專項基金”,為老舊電梯及時更新改造提供資金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