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現狀:孤獨癥也稱自閉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按我國統計數據,孤獨癥兒童的患病率大概為1%。我市孤獨癥診斷人數也在不斷攀升,早期篩查評估、康復訓練服務、孤獨癥兒童的教育、托養以及孤獨癥家庭的支持等各方面問題都備受關注,也面臨更多的挑戰。目前存在的困難: 1、孤獨癥兒童的融合教育困難 對于絕大多數家長而言,孤獨癥兒童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后,能夠進入到普幼進行融合教育是普遍的心愿。但往往融合過程并不順利。由于普通教育老師普遍缺乏對孤獨癥的認知和教育輔助能力,孤獨癥兒童難以融入普通幼兒園而常常被勸退,即使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孤獨癥兒童也很難融入普通小學進行義務教育。對于能力還不足以進入普幼普小的兒童,也缺乏機會與普通孩子進行融合活動,以增加與同齡孩子的交往能力。 2、孤獨癥患者家長的心理援助。 家庭中一旦有了自閉癥患兒,夫妻雙方往往要有一方調整重心照顧家庭。失去了一個重要經濟來源,讓孤獨癥患者的家庭承受較大經濟壓力。加之長期背負著孩子陪伴康復訓練、照顧生活起居,擔心孩子未來可以去哪兒,忍受鄰里社會的誤解和異樣眼光,孤獨癥患者的家長時常感到心力交瘁、孤獨無助,沒有正確的疏導方式,沒有可幫助依靠的團體組織,讓這些家長成為社會的獨立群體。 3、社會對孤獨癥認知和接納不足。 目前,社會大眾對孤獨癥的認知還存在著較大誤區,甚至不了解孤獨癥。這導致存在社交障礙的孤獨癥患者更難融入社會,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接納。 為此,建議: 1、近兩年,三明全市新增設4所融合教育試點學校,包括2所幼兒園、1所小學、1所中學,但融合班每年招生人數十分有限,學位供不應求。應充分發揮融合教育試點學校的實效,加大力度推進融合教育,為孤獨癥兒童實現義務教育提供符合實際需求的課程和幫助。可以通過普校教師培訓孤獨癥康復技能、政府或市場提供“影子老師”服務支持、特殊教育機構送教送康入校等方式。 2、關注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社區或縣區為單位的家庭支持聯絡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組織孤獨癥家長相互幫扶,相互激勵。并定期為家長提供情緒疏導和心理輔導的綠色通道。 3、加大社會宣傳倡導,尤其是與孤獨癥兒童緊密相關的政府、醫院、幼兒園和小學等單位和場所,更需要加大知識普及。尤其是婦幼保健院、醫院婦產科等,要加大對家長關于孤獨癥知識的科普,讓更多的孤獨癥兒童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還可通過多開展普特、普小的公益宣講和形式多樣的融合活動,利用媒體擴大相關知識的科普宣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