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近日,三元區遭受二十年一遇洪澇災害,特別是中山公園、東安路等片區受災最為嚴重,大量沿街商鋪被淹,其中不乏數量眾多的食雜、餐飲店。在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災后生產生活正在緊張有序恢復中。但是,不少商戶將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主要是預包裝類),通過清洗晾曬等方式,已經或準備將食品重新出售;通過微信朋友圈開展降價促銷宣傳活動,銷售被洪水浸泡食品。眾所周知,經過洪水泡過的預包裝食品,雖然經過清洗晾曬等方式,面上看不見污物,但是在包裝縫隙等隱秘的地方都存在泥沙,細菌等污染物,當打開食物包裝時,不能完全避免食物不被污染,盲目食用,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為防止洪災后出現食品安全“次生災害”,建議: 1.加強宣傳引導。多數商戶業主只是缺乏食品安全知識,樸素的認為外包裝完整、水漬未入侵的食品,只要清洗干凈不會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因此,需要市場監管、衛生監督等部門加強宣傳解釋工作,爭取商戶理解與支持,引導商戶主動銷毀被污染食品。 2.多種形式救助。一是積極組織開展募捐活動,倡導各大商會、愛心企業、熱心群眾等社會各界對受災商戶進行捐助,幫商戶渡過難關。二是對租用市、區兩級國有房產(店面)的商戶,積極協調兩級國有房產(店面)主管部門,在因疫情減免三個月租金的基礎上,再予以適當減免,同時倡導和鼓勵私有房產(店面)房主,對受災商戶予以適當幫助。三是利用云閃付“樂購三明”平臺,針對受災商戶發放定向消費優惠券,鼓勵市民前往消費,幫助商戶盡快恢復正常經營。 3.嚴格依法監管。市場監管、衛生監督等執法部門應加強執法檢查、網絡巡查力度,對幼兒園、小學周邊涉食品銷售商戶需要特別關注。在窮盡宣傳引導、行政指導、柔性執法等手段后,針對無視食品安全問題的商戶,應當嚴格依法執法,避免洪災后發生食品安全“次生災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