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關于將荊西街道改造成”小三明”的建議 三明是共和國打造的新興工業城市。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城市面貌已經跟歷史形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絕大多數城市的歷史印記,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但筆者通過對荊西街道的考察調研,認為可以將荊西街道做適當改造,把它變成鮮活的博物館,變成可以展示歷史上的三明的小城印記,變成可以展現當時三線建設的輝煌成就的地方。 原因有幾個: 1、荊西街道由于各種原因,街道變化很小,對歷史印記的保存的較為完好,目前的街景還是跟過去三四十年前樣子差不多。 2、荊西街道本身很小,對其的改造,成本應該是比較小的,變動幅度應該可以做到最低的,只需要做一些安全上的改造,就能馬上向公眾展示。 3、荊西街道的整個街景,作為小三明的代表性很強,包括難得的火車,矮小的住宅,五六十年代的磚木機構的住房,其周邊有很多閑置廠房,可以很容易做適當改造,把它們變成過去的幾個主要市區企業的廠房樣板,作為參觀用,比如原紡織廠,食品廠,襯衫廠等有代表性的工業廠房設備生活區。 4、小鎮面積小,生活人口也不多,對其保留舊貌,不做現代化改造,對當地人影響較小。 為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1、盡快落實規劃政策,以便地方政府能夠對發展中與設計藍圖不一致的部分作出修正。特別是停止各種西式現代化改造,對于老百姓如果對現代化的需求強烈,可以在異地遷建。 2、最近市政府正在搞滬明合作工程。因為三明當時相當多的輕工業就是從上海搬遷來的。可以在荊西街道的改造中,增加多一些老上海工業廠區,服裝,小食品等元素。讓荊西成為那批支援三線建設的老同志的活記憶。他們如果從上?;氐饺?,可以有地方勾起無限的回憶。 3、要在市民中廣泛征集意見。針對老三明的最深刻印象,選出十大記憶,將其作為政府投入復建的主要方向,作為將來荊西的網紅打卡點。對一些特別大的工業建筑物,可以適當縮小比例。類似于世界主體公園一樣。 4、對于老三明的印記,元素要豐富,吃穿住行能做到的,都要上。比如行,過去老式公交車,黃面的。住的那種筒子樓。用的,老式煤爐,穿的,中山裝,等等元素。 對荊西街區的文化僅保護是不夠的,很多時候,保護就會失去活力。必須讓它活起來,所以把它作為老三明的印記城copy版,把它變成鄉愁的一部分。鄉愁不一定是農村,工業城是另一種鄉愁。
委員黃文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