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三元區是原中央蘇區縣,境內的山林溝壑間,散落著不少傳統村落,蘊藏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鮮明的紅色文化。現存忠山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工農紅軍西際物資采購站舊址、碧溪圓應庵等19處紅色文化遺址。但許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景觀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了鄉村紅色旅游文化的健康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地域文化和紅色內涵挖掘不充分。目前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粗放式的直觀展示上,體驗性較差無法與游客形成良好的互動。 二、景觀表現方式比較單一。表現形式多采用舊址保護和展示為主,部分鄉鎮只是單純的為了建設紅色景觀而建設,景觀的開發質量差、同質化嚴重,形象缺乏整體設計,靜態的展示方式枯燥泛味,宣傳力度弱無法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三、與周邊環境不搭配。仿造景觀在一些紅色鄉村內較為常見,在建造時完全不考慮景觀是否與本地自然、人文等資源相匹配,不僅造成紅色資源和鄉村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而且使得紅色遺址景觀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難以充分展現。 為此,我們建議: 一是結合現代審美,活用紅色元素。要注意將現代設計思路與紅色文化元素進行融合,針對文化的不同表達狀態,對紅色文化元素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實現景觀中文化的表達,從而創建滿足現代美學需求的具有文化內涵的景觀。為村民提供舒適、高質量的紅色鄉村景觀環境,同時可以為游客提供可觀賞、可學習、可感知的美學游覽空間。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滿足紅色旅游產業發展需求。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是發展鄉村紅色旅游的前提,也是實施鄉村紅色旅游過程中對鄉村人居環境的基本要求。交通設施建設理念應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要出發點,鋪裝材料的選擇應與紅色鄉村的風格、實用性、環保性并存。住宿設施必須符合鄉土性原則,反映出當地特色和獨特性。合理使用本地建筑材料,尊重和維護周圍環境,提高保護意識,避免建筑物和景觀的城市化。餐飲以農家菜為特色,強調地方生態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衛生設施必須符合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以確保有足夠的數量和便利的衛生設施,必須堅持質樸的建筑風格。同時,升級廁所和垃圾桶的外觀,為紅色鄉村旅游打造獨特的體驗點。 三是重塑活動場所,融入多樣性活動。重塑紅色鄉村旅游景觀中的活動場所,可以將紅色鄉村中更多的可用空間利用起來,復原當時的革命場景。如利用互動體驗景觀,通過參觀者與景觀的互動,或親自嘗試參與體驗來達到情感傳遞的效果,讓游客體驗到最貼近革命先輩真實生活的環境。也可以用VR等現代技術讓參觀者切身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全息投影將歷史立體式呈現,展現方式的多樣化、趣味化,吸引人們注意力的同時有效提升游客觀賞體驗,豐富展現的形式。 四是深入挖掘,彰顯紅色文化魅力。推動“忠山”、碧溪“中央紅軍村”等紅色教育進機關、進校園、進農村,利用情景教育、互動教育等方式方法,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社會教育之中,充分發揮紅色革命遺址、舊址的教育警示作用,使其真正成為對廣大干部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平臺。此外,策劃拍攝的紅色電影《血戰深坑嶺》,在三元這塊紅土地上藝術展現共產黨人反“圍剿”斗爭的紅色故事,撰寫著屬于三明人民的英勇與無畏。紅色資源承載著黨領導人民的創業史、革命史、奮斗史、發展史,開展紅色文化活動,對教育黨員、干部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建設特色社會主義強國提供精神動力。社會功能富有衍生性,依托紅色旅游研學基地,開展紅色研學旅行活動,不但能夠助推和諧社會的創建,而且還能帶動基地自身發展,助力周邊脫貧,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