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切實做好我區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開展“開展落實“雙減”政策的落地落實,推動我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防范學習壓力向義務教育階段傳導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調研情況 三元區下轄4鎮1鄉、7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2個社區居委會、74個行政村。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40所,2020年,小學、初中教育資源均衡配置8項指標的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為0.36、0.28;2021年,小學、初中教育資源均衡配置8項指標的綜合差異系數初報分別為0.35、0.32, 均優于國家規定的0.60、0.50的限定標準。目前,全區中小學參與課后服務學生數38717人,參與率達83.7%,參與服務教師、志愿者數達2585人。 二、問題分析 1.課后服務方面:一是交通安全隱患,城區課后服務時間與單位下班時間重合,導致城區學校交通擁堵;二是教師隊伍不足,學校課后服務形式較為單一,由支撐課后服務的專業學科教師不足;三是變相實施課后服務“托管”,學校正常上課時間結束后,學校依情對學生進行托,因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科學實驗與實踐能力不足,變相安排學科作業,刷題、題海戰術訓練現象仍然存在。 2.校外培訓方面:一是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力度仍顯不足;二是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未配備專職保安員,只配備兼職安全保衛人員,安保人員相應的法律知識和安保技能都有待提高;三是雙減后學生課余時間監管缺失。 三、對策建議 1.加大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力度。要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對所有培訓機構重新進行審批,控制總量,優化存量,保證質量;要科學制定培訓價格,合理確定培訓課時,保證學生充足的節假日休息娛樂時間;要嚴厲打擊在職義務教育教師在培訓機構的兼課行為,嚴重者可直接取消其教師資格;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校外培訓機構與學校招生掛鉤行為,做到查處一起,懲戒一起,絕不姑息;要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化管理,常態化督查,對違規機構務必動真碰硬,形成強大震懾力。 2.強化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管理。加大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巡查力度,使之朝規范化辦學方向發展;進一步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完成壓減目標。要嚴格管控培訓機構為,健全常態化檢查機制,完善“黑白名單”制度,對違規行為零容忍。同時,要加大教師有償家教行為查處力度,規范教師從教行為。 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探索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實現優質教師資源區內均衡調配,區內學科資源及教師資源共享,落實落細校長和教師輪崗制度,有效地解決學校間不平衡發展問題。建立教師“彈性上下班”和“課后服務補助”政策,明確教師每課時補助標準的區間范圍,學校對老師們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進行合理調配。想方設法解決教師職稱晉升和中高級崗位聘任難題,讓一線教師有激情,年輕教師有期待,優秀教師有舞臺,凸顯一線教師的主體地位。只有教師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合理的待遇補助,才能充分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確保課后服務水平的提升。 4.拓展“雙減”托管模式。探索建立學生成長共同體,即以三五人為一組,由家長輪流管理,讓孩子在一起進行學習、交流,既能減輕家長壓力和擔憂,又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此外,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優勢,也探索展類型多樣的短期培訓,以豐富學生假期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5.提高校內減負提質水平。提升校本作業設計質量、課堂教學質量及課后服務水平,切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和覆蓋面,讓學生在校內學好、學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