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關于加快推進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新時代區縣對口合作典范的建議 張寧 (2022年12月) 2021年1月起,國家相繼出臺《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支持上海與三明建立對口合作關系。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書記親自會見帶隊到上海開展對接工作的三明市委黃如欣書記一行,標志著上海市與三明市對口合作正式邁入共同發展的新征程,三明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三明作為新中國建設的新興工業城市,建市以來,與上海之間結下了不解之緣,特別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十萬大軍支援三明小三線建設,18家上海企業先后遷入三明,1萬余名上海子弟援建三明、扎根三元,為三明建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基本情況 在此次兩市建立對口合作的基礎上,上海市楊浦區與三元區建立結對合作關系,自9月以來,全區各級各部門頻繁往來于楊浦三元兩地,對接成效不斷凸顯。比如,在科技方面,三元區與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簽訂了《科技交流合作意向協議》,并共同推進成立了三明市三元區滬明科技創新研究院。在工業方面,正在推進歲金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精密機械與儀器、電氣設備、新材料、新能源等方向,著力引入高質量產業資源,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聚效應,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在三產方面,正在推進愛琴海購物公園項目,對原永星國際項目10.3萬平方米商業綜合體進行綜合改造,擬打造成集“吃、喝、玩、樂、購”于一體的大型公園式購物消費中心。在醫療方面,上海復旦臨床病理診斷中心與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達成協作意向,在三元開展病理方面的醫、教、研合作,逐步推進三明區域病理中心建設,建設三明區域病理分中心等等。 應該來說,此次楊浦區與三元區對口合作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對口合作意味著雙方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開展,并不是對口扶貧、對口幫扶、對口支援的概念,起步階段合作的節奏掌握一旦不好,后期合作很可能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取得不了實效,因此我區在這方面面臨幾個問題亟待解決。 二、存在問題 (一)兩地合作缺乏強弱對口合作的經驗。全國各類對口工作以往大多以對口支援、幫扶為主,更多是經濟發達地區扶持欠發達地區,在資金、項目、產業上給與直接幫扶,類似楊浦與三元這樣本身經濟社會發展不對等的地區性合作經驗較少。 (二)三元當前產業缺乏吸引力。三元區市的一二三產比列嚴重不均衡,三產占比不足40%,依托工業發展的依賴性較強,且除三鋼以外缺乏工業龍頭企業,整體產業發展之于上海方面缺乏吸引力。 (三)文旅產業管理服務短板明顯。三元區作為中心城區,雖然擁有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歷史文化名村忠山十八寨等歷史人文資源,但整體開發水平不高,同時在生態資源上優勢不如市轄各縣明顯,文旅產業整體發展受限。 三、意見建議 針對三元區的短板弱項,要揚長避短,著重從教育、文化旅游、農特產品平臺經濟等方面入手,加強與楊浦區的對接合作。 (一)依托重點院校,做強教育板塊。一方面,在小中初學校上,教育部門要積極對接,爭取與楊浦區常態化開展校際“一對一”共建,在優生培育、學科共建、教師互派等方面深化合作。另一方面,可以聯合三明學院與楊浦區各高校開展校級合作、人才培育計劃,聚焦三元區鋼鐵裝備制造、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發展需求,邀請楊浦轄區的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的各大高校知名教授來三明學校客座授課,推動楊浦、三元兩地在產學研合作、科創平臺共建、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二)依托蘇區文化館,做大紅色旅游。積極對接楊浦區文旅、總工會、工商聯等部門,共同在三明開發一批紅色文化創意項目,研發設計紅色旅游主題精品路線,促進楊浦區更多自帶客源的文旅項目落戶三元,為上海游客提供不同層次旅游產品。同時,共同出臺優惠政策,推動兩地旅游“客源互送”,鼓勵兩地總工會、商會企業互設職工療休養基地,鼓勵基層工會職工交叉開展療休養活動。 (三)依托農特產品優勢,做成農產品供應基地。三元是福建省十大富硒土壤縣(市、區)之一、首批省級富硒農業產業開發重點縣之一,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草珊瑚之鄉”稱號,蜜桔、竹筍、菌菇等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農業農村、商務等相關部門,可以積極對接楊浦區對口部門,在三元建立優質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促進共建楊浦區“菜籃子”工程取得實質性突破,并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積極建立農特產品直通楊浦區的銷售通道,持續擴大農產品在上海市場占有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