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整合”,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穩一優二進三”產業發展總體部署,三元區作為核心區,要緊緊圍繞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的目標,推動第三產業提質增效,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對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 一、基本情況 三元區常住人口將近41萬,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70億元,是全市常住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縣(市、區)。2022年上半年,全區實現三產增加值143.57億元,截至9月份三次產業結構為3.0:55.6:41.4,服務業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8個百分點。 二、存在問題 三元區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二產占比長期高于50%,雖然三元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目前在全市排第一,但還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與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城市相比差距較大。 一是產業結構不夠優化。交通運輸、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等傳統服務業,占比高達50%以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占比不足14%,居全省后列。 二是人口人才資源不足。由于三元區屬于老工業基地,傳統重工業較多,需要大量勞動力的輕工業較少,未能吸引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因此三元區人口與福州、莆田、泉州等相比差距明顯。又由于三元區僅有3所高校,教育資源不夠豐富,也導致三元區對人才的吸引力薄弱,不利于三產發展。 三是消費結構較為單一。三元區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傳統行業為主導的消費格局,近幾年由于疫情影響,群眾消費結構的不斷調整,消費需求不斷升級,亟需加大第三產業軟、硬設施的環境建設,大幅提高增量,擴大存量,提高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水平。 三、意見建議 一要大力扶持企業渡過難關。受經濟下行、新冠疫情、產業轉型疊加影響,住宿餐飲、旅游、交通物流、房地產等服務業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困難。因此首先要支持現有企業紓困解難,千方百計保住市場主體,讓這些困難企業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鼓勵發展宅經濟、夜經濟、直播電商等,探索發放“促銷券”“消費券”,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延時營業、外擺經營,促進住宿餐飲、商貿企業恢復發展。 二是大力培育企業“小升規”。我區商貿企業普遍存在“零、散、小、低”的現象,建議圍繞汽車、百貨、醫藥、家電、住餐、建材等行業,進行全面摸底,建立培育孵化清單,篩選一些企業納入“上限上規”后備企業庫,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和困難,助推企業做大規模、提升效益。 三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把服務業招商納入“大招商招好商”攻堅戰役重點,深度分析我區現代服務業補缺方向和招商重點,鎖定重點目標企業,著力引進一批文旅康養、現代物流、產銷分離、數字經濟等重點項目,支持區屬國有企業與央企、省企,以及上海、福州等地國有企業,開展三沙生態旅游區、瑞云智慧新城等重大項目合作,打造第三產業龍頭板塊和示范性項目。 四要大力強化數字技術賦能。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我區數字技術滲透賦能不夠,數字經濟發展滯后。對此,我們要趕上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加大力度實施制造業“上云用數賦智”“5G+工業互聯網”等創新行動,針對特色優勢產業,探索打造統一的公共技術服務數字化平臺。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壯大農特產品特色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借助現代技術創新,推動數字經濟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倍增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