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無塵”——清新三明最后一公理 2022年8 月三明市自然資源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福建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并發布了《三明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對造成揚塵的重要原因----建設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建(構)筑物拆除、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的施工作業給予了嚴格的制度約束。該條例還規定了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城市揚塵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協調和督促其他相關部門履行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職責,負責工業物料堆場等揚塵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一系列舉措使三明市區低空揚塵污染源得到有效的控制,三明的天更藍了。但“一天拖一次地板,一天擦一下鞋,上呼吸道感染人群較多,窗戶不能開大”等困擾三明人民生活的低空粉塵沒有最后根治。觀察日本等發達國家,潔凈是很多游人的共同感受。建設“無塵”三明,是三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最后的塵土”由來困擾三明人民的最后一點塵土是哪里來的呢?幫兇是雨水、大風,根源是土沒有固好、沒有擋好。三明地貌上城市坡度大,氣候上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雨、臺風雨都較大,雨水沖刷力強,只要土壤沒有固好,容易形成泥水帶到路面等地沉積,形成灰塵,不論是車過還是清掃都會形成揚塵。低空揚塵直接影響三明人民的生活品質。 二、控制塵土對策 要控制塵土的產生,做到無塵,需要將各項工作進一步細化:一是精細化管理好工程造成的揚塵。加強《三明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的執行力度,特別是遇有4級以上大風或早上晨風較大時的上午9點前,嚴禁運土車在市區穿行,以及土方開挖、回填等能產生揚塵的作業;嚴禁噴灑過濕形成泥水進入市區;二是固好市區綠化帶的土壤。市區道路兩側多綠化帶填土過高;行道樹根部檔泥設施不到位;樓頂種菜土壤過高,都會在雨天形成泥水,成為揚塵的主因。對市區花圃帶進行降土高處理,泥土要低于周圍,對樹根部四周采用適合三明的檔土設施。三是做好小區花圃固土的改造。結合本次小區改造,做好小區花圃等的固土工作,防泥水形成,防止揚塵。四是持續控制好綠道、山邊等地泥水走向。近年山邊綠道泥石流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還有一些地段形成的泥水控制不利,雨水沖刷時嚴重,形成泥水進入城市。控制好泥水走向,對裸露土及時播撒草籽,防止進入路面形成揚塵。五是加強對對臨時道路兩側及樓座周邊裸露土的監管工作。督促相關部門及時做好防固防雨,對時間較長的進行人工播撒草籽有效控制揚塵形成。 三明市自然氣候條件和地貌特征,使得浮土形成的泥水對城市的影響較難控制,因此管理上重在精細,貴在堅持,才能把揚塵危害降到最小。只要三明人民上下一條心,定能為“綠都三明”落下最圓滿的一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