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筍竹產業,修繕村黨群服務中心,在廣場上安裝體育健身器材,為村里安裝路燈和管道……連日來,三元區中村鄉筠竹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從炳挨家挨戶走訪群眾,聽取意見,與村干部謀劃村里的產業發展和民生實事。 從三元區衛生健康局工作人員到筠竹村駐村第一書記,崗位和職責在變,但陳從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 “干工作,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多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陳從炳說,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帶領村民們走出了一條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筑牢鄉村振興堡壘 自2017年被選派至筠竹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陳從炳將自己的全部熱情和智慧傾注在這片土地上。初到筠竹村時,他面對的是一個基礎設施薄弱、村財收入薄弱的小村莊。然而,他看到了這里蘊藏著巨大潛力和希望。 筠竹村,位于三元區中村鄉,是“深坑嶺戰斗”遺址所在地。近年來,中村鄉持續打造“黨建+”品牌,以中村鄉頂太村(紅酒)獲評國家級古傳統村落、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和筠竹全國紅色美麗鄉村試點村建設為抓手,發揮區域化黨建引領作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農業、紅色研學。
筠竹村全景 1934年5月29日,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紅七軍團紅十九師在“深坑嶺”遭遇并全殲國民黨軍駐莘口的二三九旅,延緩福建方面國民黨軍隊向中央蘇區進攻,鼓舞了中央蘇區軍民反“圍剿”的士氣,牽制了國民黨軍隊的部署,減輕了中央蘇區的軍事壓力。 “這地方原來是一棟破舊的房子,是20世紀70年代蓋的一個禮堂。”陳從炳指著“深坑嶺戰斗”紀念館的原址說。他深知,要改變筠竹村的面貌,首先要從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入手。于是,他結合“深坑嶺戰斗”紀念館改造提升工程,大力開展紅色文化宣傳,吸引企事業單位黨員進村開展黨建活動,體驗紅色文化。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筠竹村的知名度,更帶動了村里的經濟發展。 在爭取到中央組織部的“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資金后,陳從炳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紀念館的建設中。從設計到施工,從布展到開館,每一個環節他都盡力參與。去年7月,紀念館正式開館,吸引了近千人前來參觀體驗。 “仗打得很激烈,村里的小溪水紅了幾天,都是戰場上流下來的血……”講解員向游客們介紹“深坑嶺戰斗”的歷史,講述了老一輩村民的回憶。近年來,陳從炳參與到保護開發“深坑嶺戰斗”革命遺跡中。筠竹村建有“深坑嶺戰斗”紀念館,并配套開展景觀提升工作,以圖文展板全景式講述這場戰斗,展品中來自戰斗遺址的手榴彈、刺刀等實物,讓人仿佛回到了烽煙歲月,聆聽紅色三明故事,重溫老區蘇區精神。
“深坑嶺戰斗”紀念館吸引許多黨員干部開展黨日活動 百姓的貼心人 修路、建籃球場、改善水利設施和民生工程……陳從炳積極爭取資金,每一項工作都凝聚著心血和汗水。他深知,要讓村民真正過上幸福的日子,必須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在他的帶領下,筠竹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每年的重陽節,他利用個人資源,籌集資金,為村里老人過簡約又隆重的重陽節,深得老人歡迎。同時,結合他個人組織的公益組織三元益佳愛心聯盟,幫助了村里的很多困難家庭,甚至輻射到整個中村鄉,很多困難家庭因此受益。 “陳書記是個很好的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對我們大家都很好。”村民徐青英如是說。平日,陳從炳常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拓寬銷售農特產品的渠道,他用真誠和付出贏得了村民們的廣泛贊譽和深厚感情。
中村鄉筠竹村村民向陳從炳(左一)贈送錦旗 現如今,已經是陳從炳在筠竹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第8個年頭。“在筠竹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下,和村兩委干部一起努力,爭取3800多萬元的資金,用于水資源保護、村道建設、紀念館改造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完善。在這里,我最自豪的事情是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和喜愛。他們常常調侃說我是半個筠竹人,這讓我感到特別溫暖。” 說起村情民情,陳從炳了如指掌。采訪的過程中,特別是對重點人員家庭的情況均能娓娓道來,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這是他多年來駐村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更是他帶領鄉親們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真情實踐。 現在,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筠竹村的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老百姓就業的路子、增收的渠道也更加寬廣。 把鄉村振興的諸多政策紅利帶到鄉村、落在農村,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品牌打造,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延展,筠竹村的產業發展正日益見好,“全國紅色美麗鄉村試點村建設”從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 融入農村、走進群眾,對于陳從炳而言,駐村更駐情。不僅要繼續未完成的事業,還要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帶領鄉親們謀發展尋出路,讓筠竹村更加多彩多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