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低齡化趨勢不容小覷 “慢性病?那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得的吧!”記者在隨機采訪中發現,一提起慢性病,很多市民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而事實真的如大家所想那樣嗎?記者在走訪我市某大型三甲醫院時看到,在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相關診室候診或就診的患者中,出現了許多年輕人甚至是青少年的身影。 “很多慢性病是先天性的,后天的很多因素也能夠很快導致慢性病的出現。”該醫院的一位大夫這樣告訴記者,年輕患者的增多,尤其是青少年患者的出現,使慢性病低齡化的趨勢更加不容小覷。 綜合而言,目前慢性病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的。對于當下的很多年輕人來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多使用煎炸炒等烹調方式,食材種類較為單一且不夠新鮮,食物中往往加入很多油、鹽或糖;二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大量吸煙和飲酒,以及不規律的作息時間,長此以往損害了身體健康;三是缺乏足夠的運動,體力活動不足帶來的超重、肥胖、血脂異常是多種慢性病的形成原因。 與成人相同,膳食不均衡、久坐不運動等不良行為習慣,都是引發青少年慢性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加上父母的溺愛,青少年大量攝入高脂肪含量、高膽固醇、高含糖量的食品,再加上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小胖墩”越來越多,造成慢性病患兒的數量也日益增多。 “互聯網+”助力慢性病健康管理 如何做好慢性病健康管理,既關系到患者的身體健康,也是長期以來醫療服務的重點難點。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隨著可穿戴設備、慢性病管理APP、在線醫療等互聯網工具和技術的興起,慢性病健康管理從線下發展到線上,催生出許多新業態、新模式,不僅給患者帶來更多便利,也進一步促進了慢性病健康管理有序發展。 “自從佩戴了智能手表,我隨時隨刻都能夠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且手表也和我女兒的手機連在一起,如果我有什么突發狀況,她也會第一時間發現和采取應對措施。”家住路北區的劉先生近段時間里逢人就展示自己手上戴的某品牌智能手表。一直以來,劉先生的心臟狀況不是很好,女兒為了他的健康著想,為他購買了一塊某品牌的智能手表,對他的身體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女兒女婿平時工作都忙,現在我的身體狀況可以通過網絡反饋給他們,讓他們放心了不少。”劉先生表示。 近年來,互聯網慢性病管理平臺層出不窮,通過疾病管理、疾病教育和患者支持等服務,幫助患者實現在家自主管理;“互聯網+醫療”探索線上問診、醫藥電商配送等新模式,形成慢性病管理方面的數字醫療綜合解決方案;智能可穿戴設備實時收集患者的健康數據,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建立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疾病的風險模型,為醫生提供診斷數據支撐……相比傳統慢性病管理方式,“互聯網+慢性病管理”可以實現分級診療、提高依從性、降低就診門檻、優化醫療診斷,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