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常見疾病。在過去,冠心病被認為是中老年疾病,但是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年齡在逐漸的年輕化。那么,人到中年,該如何預防冠心病呢?得了冠心病,又該如何防止進一步加重呢?陳醫生來給你支支招: 一、定期的體檢 人到中年,身體開始慢慢走下坡路,很多慢性病也悄悄地找上門來。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慢性病,而這些疾病又都是導致冠心病的罪魁禍首。更關鍵的是這些慢性病,沒有什么很明顯的癥狀,就比如膽固醇升高,如果不去抽血化驗,根本發現不了。 因此,定期的體檢就顯得很重要。比如40歲以上的成年人,可以每年檢查一次血脂、血糖,而血壓的話,可以自己買臺電子血壓計,定期的測一測血壓。定期體檢的目的,就是及時地發現一些慢性疾病,以便及時做出干預。 二、及時地干預危險因素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很多,除了上面講的“三高”之外,還有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另外肥胖、高尿酸這些疾病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發現危險因素,就要及時進行干預:比如發現高血壓,就要積極地進行降壓,不能因為所謂的藥物不良反應,而拒絕服用降壓藥,也不要因為覺得沒有什么明顯的不適,就不去管它。長期的高血壓,會對心臟、大腦、腎臟甚至全身的血管都有明顯的影響。中年高血壓患者,要積極地降壓,最好把血壓降到130/80mmHg以下。而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的等危癥,得冠心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4倍,更應該好好的降糖治療。 總之,發現了危險因素就要及時的干預。肥胖的要減肥,吸煙的戒煙,尿酸高的控制尿酸。 三、已經得了冠心病的,要防止進一步加重 如果很不幸已經得了冠心病,那就要防止進一步的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嚴重的一種類型,不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 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大部分的原因是斑塊破裂,導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在原來狹窄的基礎上,血栓把血管百分百地堵塞,導致心肌細胞因為缺血缺氧而壞死。 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他汀類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是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石,是需要終生服用的。前者可以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后者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四、做好生活方式的干預 1、吸煙的要戒煙 吸煙會損傷血管內皮,不僅會促進斑塊產生,還會導致斑塊不穩定,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有研究發現,吸煙的人,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年齡比正常人要年輕10歲;而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是不吸煙的人的6倍。 所以,為了預防冠心病,吸煙最好戒掉。另外,二手煙的危害同樣巨大,也需要避免。
2、限制飲酒 喝酒對健康是有害的,無論喝多喝少,這一點是明確的。過量飲酒會顯著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而且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過量飲酒對于控制血壓是不利的。研究表明,限制飲酒可以使血壓降低,比如酒精攝入量減少67%,收縮壓可以下降3.06mmHg,舒張壓下降2.04mmHg。 3、合理膳食 做到低鹽低脂飲食,平時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這樣有利于血壓、血脂的控制。 總結 人到中年,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一些慢性疾病也開始找上門來。為了預防冠心病,要定期體檢,要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已經得了冠心病,也要積極治療,預防加重。只有這樣,才能活得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