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青普法工作室”以“普法接地氣、潤物細無聲”為方向,秉承著家門口的工作室,群眾身邊的暖心屋,不斷創新傳播法治宣傳“好聲音”,打開普法新“錦囊”,激活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 1.線上線下齊發力,小微群助“零距離” “艷青普法工作室”通過線上搭建四級微信矩陣,將派出所、社區、網格、樓棟聯戶聯系,提供普法宣傳的良好互動平臺,實現零距離普法。目前,已帶動影響轄區50多個微信群,覆蓋居民2萬余人。線下鄭艷青主動協調配合上級部門投建項目,先后在萬達廣場、萬達金街等商圈建成“平安法治街”和“民法典一條街”等法治文化精品工程,通過“民法典”石雕、“民法典燈箱”和法治文化長廊等呈現形式,滿足居民日常法治文化需求,把法律常識和平安創建宣傳深入到沿街商鋪和過往群眾中,大力提升全民法治宣傳效果。2022年12月在萬達廣場金街成立全市首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驛站,集法律咨詢、法律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功能為一體,進一步延伸法治宣傳教育觸角,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2.左鄰右舍同心力,領頭雁亮新面貌 “艷青普法工作室”廣泛吸納轄區人才資源,組織普法文藝小分隊,積極開展“鄰里節”、“半臺戲”、“我們的節日”等普法宣傳文藝活動,同時聯合三明歌舞團共同譜寫快板三句半《平安贊》《民法典》《防詐騙》等法治文藝作品,膾炙人口的歌詞、輕松歡快的旋律,廣受轄區居民喜愛。此外,主動將普法服務窗口前移,借助“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壯大“蒲公英”普法志愿隊伍,采取宣傳擺臺、法治講座、法律知識競猜、志愿服務活動等形式,利用 “3.8”婦女節、“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15”國家安全教育日、“6.26”國際禁毒日、“12.4”國家憲法日等特殊節點,積極開展“法律七進”活動,為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大餐。今年共集中開展法治宣傳活動50余場次,累計發放法治宣傳資料5萬余份。
3.創建創新強有力,解難題僅一站式 “艷青普法工作室”多方聯動轄區單位、企業網點、非公企業和小區物業公司等,牽頭成立小區普法議事廳和小區物業糾紛評理室,定期開展普法宣傳和矛盾隱患排查,由里及表、以點帶面凝聚普法宣傳多源動力。為引導居民養成遇事找法、維權靠法的好習慣,鄭艷青自主創新“155”工作法,全方位為居民提供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一站式”惠民服務。同時細分普法對象,精準普法內容,針對轄區治安警情、電詐警情高發的網格,對青少年、高校學生、商鋪負責人、待業在家人員等群體開展精準普法。通過社區網格群等渠道,結合網格區域特點,定期推送反詐知識、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防災減災等信息。今年來開展進小區、進商圈、進企業等普法活動28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2萬余份,受益群眾達1.5萬余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