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問題和分析 青少年是未來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乎社會的長遠進步。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普及等因素,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且呈現出令人擔憂的低齡化、重度化趨勢。因此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促進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已迫在眉睫。目前影響青少年近視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課業負擔重,體育鍛煉時間被嚴重擠壓,高年級尤為明顯,主科常占用體育課;二是部分學校教室硬件設施狀況堪憂,陳舊窗簾過短或遮光失效,晴天教室內光線極端不均,強光與反光嚴重干擾學生視覺,桌椅高度常年固定,無法適配學生生長發育,不良坐姿加劇用眼負擔;三是自身護眼意識淡薄,視電子產品為“摯友”。因現在都是電子化板書,學習時近距離緊盯屏幕,用眼強度遠超負荷。加上電子產品已滲透到學習當中,成為輔助學習的必要設備;四是家庭、學校、醫療機構之間缺乏及時有效的聯動機制,近視防控難以形成閉環。 建 議 一、合理調控用眼時間。科學設計作業,摒棄重復性、懲罰性作業,減少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合理規劃電子屏教學時間,限制電子屏教學時長,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可借鑒其他學校經驗,推出每周兩天的“無電子屏日”,要求老師們回歸板書教學。適當增加“陽光體育課”,讓孩子們在戶外運動,緩解用眼疲勞,將近視防控工作落到實處。 二、改善教室視覺環境。定期對教室、圖書館等學習場所的設備進行全面評估。如燈具逐步更換為無頻閃、色溫適宜的護眼燈。及時更換不符合要求的窗簾,可挑選厚實程度適中、遮光率高以及隔熱性好的窗簾。對教室玻璃進行改造,如貼防反光膜貼或將玻璃替換為低反光玻璃,大幅削減陽光反射,確保室內光線柔和均勻,不再受反光干擾。每學期依學生身高精準調整桌椅,培養正確坐姿習慣。 三、提高愛眼護眼意識。強化宣傳,將近視防控知識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提高中小學生主動保護視力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課堂、校園電視和廣播、宣傳欄、班會、等渠道和形式,開展科學用眼護眼健康教育、知識競賽、主題演講等互動活動,引導中小學生養成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常做眼保健操等健康用眼習慣。 四、建立家校合作機制。學校、醫療機構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近視防控工作。學校作為近視防控的重要陣地,積極組織校內活動,如主題班會、眼保健操比賽等。同時,還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通過家長會、家校共育等方式,引導家長以身作則,減少電子設備使用時長,多陪孩子戶外運動。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引導孩子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醫療機構與學校建立穩固長效合作機制,定期入校開展公益義診、視力篩查專項活動,開通線上線下一體化、便捷高效的護眼咨詢服務平臺,眼科醫生在線答疑解惑,提供個性化護眼方案。為教師、家長量身定制系統實用的護眼技能培訓課程,涵蓋視力檢測實操、常見眼病識別、護眼環境創設、用眼習慣糾正等內容,為青少年光明未來保駕護航。 五、健全防控監督體系。成立專項督查團隊,不定期深入學校抽查課業安排、電子屏教學執行、體育課程落實及教室硬件改良狀況,對違規學校予以通報批評并限時整改,確保各項防控策略落地有聲。構建全區青少年視力健康大數據監測平臺,精準定位近視率波動異常學校,實施重點督導幫扶,深挖問題根源,跟蹤整改成效,實現防控全程動態監管。設立公眾監督舉報熱線及網絡平臺,廣泛接納家長、社會監督反饋,對涉及學校教學安排不合理、用眼欠佳等線索迅速核查處置,營造全社會齊抓共管近視防控的良好生態,守護青少年“睛”彩視界與光明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