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問題和分析 農產品作為人們的日常主食,其質量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過去幾年,由于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和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工具的廣泛使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為了滿足人民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保障三元區人民的健康權益,我區必須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一、監管現狀 1.監管困難 由于我區農業產業結構依然比較傳統,農民階層普遍收入水平較低,加之農民素質和意識相對較低,使得三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成為了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一方面,由于各個街道、鄉鎮農村的規模和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差異,使得各街道、鄉鎮地方之間的監管難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三元區監管力量不足和監管模式不合理,也使得監管難度加大。 2.監管措施不足 目前,三元區監管措施主要分為核查、巡查和舉報三種類型。但是,這些監管措施在實踐中的執行力度和效果都有待加強。尤其是在異地監管時,往往由于信息不對稱、執行不力等原因,使得三元區監管打擊難度極大。除此之外,由于三元區農產品采取類似于買方毀約的做法,對于生產方而言,任意違規的行為并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也就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
建 議 二、監管需求 1.提高農民素質 提高三元區農民的素質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基礎。只有農民知道什么是質量安全,怎么去保障自己種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那么三元區農產品生產的質量才會得到充分的保障。當然,解決農民素質的問題并不是一時之事,需要有計劃、有組織的推進。 2.完善監管體系 完善監管體系非常有必要。目前,三元區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還需要有一個更加完善的體系。對于不同的農產品,可以制定不同的監管方式和治理措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三元區農村建設、耕地保護、市場監管等方面的緊密配合,形成有效的監管網絡。 3.借鑒國外經驗 三元區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加強的地方。這個時候,可以借鑒一些國內外先進的經驗。 三、監管體系 1.標準化建設 首要任務是將三元區農產品的百姓碼制度完善,并將三元區生產企業與原材料、加工工藝、生產流程、環保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要求三元區生產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從原材料貨源、生產加工、運輸配送、庫房保管等環節中,保證各個關鍵點上出現任何不合理、不規范的情況,都應嚴格受到本部門的監管。 2.信息化建設 在保障三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信息化建設最為重要。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全面、完整、準確的信息庫,將農產品的詳細信息進行收集、整合、歸類,建立專業化的信息系統。同時,針對三元區各街道、鄉鎮實際情況,對信息系統的建設進行進一步完善,以滿足監管需要。 3.人員培訓 三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人員是非常關鍵的。我們需要大力推進技術人員、監督人員等各類人員的培訓。要求他們對監督檢查方法與手段進行更好的掌握及應對能力使得這些對于行業監管的人員變得更加專業化、有效,查處的問題也更加及時、到位。 四、監管措施 1.加強巡查和監管力度 三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目標就是讓不合格的農產品盡早被發現,令農民更加認識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保障人民健康。在加強巡查和監管的同時,也要深入挖掘農民對于三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委屈以及具體案例,并建立因材施教的法律法規。 2.加強產品審核力度 對于三元區農產品,產品的審核是非常重要的。在審核產品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認真考慮產品的質量安全環境和綜合評價。同時,還需要加強產品的檔案建設,記錄好產品的質量信息,以便日后的調查和管理。 3.加大處罰力度 在進行三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時,必須承擔相應的處罰責任。尤其是對于那些明知存在質量安全問題而采取敷衍、掩蓋等手段的人,必須加大處罰力度,確保其行為產生的后果得到嚴厲的打擊。 總之,加強三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農民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政府也要加強監管體系建設、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人民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