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問題和分析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其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是以特色、融合、集聚發展為著力點,加快縣域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從而提升縣域經濟實力。但隨著規模經濟發展到達上限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三元區應將發展鄉村特色經濟列為重點經濟發展方向,“滿天星”式鄉村特色經濟將成為我區規模經濟的有效補充。 建 議 一、重視年輕人才引進與培養。年輕人才,如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等等,有知識有文化、愿意到基層去鍛煉發展,是聯系鄉村傳統資源與時代嶄新理念的最好橋梁。那么區黨委政府應出臺適合年輕人才需求的政策待遇引進人才,提供其鍛煉平臺,善于利用其所學所長,待遇晉升有限的前提下應加強對其自身能力提升的空間上限。 二、拓展項目資金的信息來源??h級財政資金壓力大,僅項目配套資金就難以應對。因此,要充分調動各相關縣級單位積極性,主動為有特色經濟發展潛力的鄉村爭取扶持,梳理其上級部門項目資金支持,充分利用各行各業階梯式扶持結構,改“扶一次”變為“扶一程”,形成跟蹤式服務模式。 三、充分發揮鄉村小循環特色。區別于規模經濟,鄉村特色經濟優勢在于發展鏈條短小精干,一旦形成即可完成初步產業自主循環,對銷售端要求不高。例如,我區八洋岐茶業專業合作社“各盂坑”古茶,主打高山古樹紅茶的“綠色無污染、古法制茶工藝”,盡管無法達到像大田美人茶等的規模產量,也沒有進行特意的宣傳。但作為小眾茶,僅當地回頭客就供不應求,也是對當地資源利用和村民村財增收的好途徑。 四、注重立足現有資源的“延發”。鄉村特色經濟不能求大求全,多是立足現有資源的采集和培育。自給自足后,可通過村官、村集體組織建立合作社群策群力或引進專業能人和資金進行延伸發展。例如,該村傳統種植甘蔗,若其含糖量高的話,可以在當地發展熬制紅糖的傳統古法作坊,古法有機會申請“非遺”項目,紅糖是主打產品,糖果小吃可以搭建系列產品,作坊可以融入文旅參觀教學等等,進而進行小而美、小而精的產業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