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問題和分析 中小學生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近年來,中小學生自傷、自殘、自殺未遂乃至自殺等悲劇時有出現,早戀、青春期叛逆、乃至校園霸凌等問題也是屢見不鮮,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國家及社會也非常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和省、市的“兩會”提案中越來越多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從教育部門來看,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呼聲雖高,落地仍難;從各中小學校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加強,很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常年開設家長公開課,家長參與度很高,需求旺盛;從學生來看,雖然有《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等課本,卻缺乏實際教育課程,有流于形式、應付檢查之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為家庭、學校、國家以及社會留下隱患。 鑒于中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人群,既是需要長身體,就需要提供豐富均衡的飲食營養和適合的、規律的作息安排;又是處于心智發育的特殊階段,容易出現孤僻、抑郁、偏執和對抗等不同的表現,需要合理、正確的、針對性的引導;更是要承受學校和家長極高的期望,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教育體制倒逼初中生“升高中、升好高中”的無形壓力;還有晚自習的推廣,中學生一天將近2/3的時間在學校度過,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責無旁貸。而三明作為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之一,理應在教改上先行一步、走深一層。 建 議 1.探索構建中小學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試點,可以在各縣(市、區)中小學選擇3-5家學校開展試點,賦予各校充分的自主權,自行擬定工作方案和措施,成熟后形成《三明方案》。 2.構建專門的心理健康服務隊伍,動員學校、家庭、醫院、政府組成矩陣式的聯動機制,及時進行干預。首要的是提升“自殺高危”識別度,中小學生一般不會跟成年人溝通自己的自殺念頭,因此及時識別至關重要,尤其要留意青少年的社交媒體(如微信朋友圈、QQ、微博等)上的發言。 3.建議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邀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提供專業指導,并接受課后咨詢輔導,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援助。當學生出現自殺、自傷行為時,啟動危機事件應急處置流程,首先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 4.加強心理健康專業培訓。建議有關部門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線下講座或線上學習。教育部門組織學校多種形式為老師開課,并提供學習觀摩機會,以自己健康的心態教育感化學生。 5.建議在德智體美勞課程中加入心里健康教育??梢栽诿恐艿闹行W課后延時服務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可以是課堂教育,游戲,咨詢等形式進行,尤其是中學生更應當把心理健康課作為一門“不考試的主科”來重視,讓孩子養成一個遇到心理問題,主動尋求幫助的習慣。建議通過國學教育、情商教育、生命教育、一對一心理輔導、父母互動等方式,幫孩子發現問題,正確認識自己,喚起孩子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在起到心理輔導作用同時,幫助孩子正確梳理人生觀。開通悄悄話信箱或熱線,讓孩子的不良情緒能及時得到疏導,可試點學校社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