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問題和分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今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首發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城市間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既能為消費者帶來新的消費體驗,帶動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和消費市場,又能打破“千店一面”的傳統商業格局,盤活、升級傳統商圈,快速提升城市熱度;還能帶動、吸引區外消費力的流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 建 議 三元區作為三明中心城區,發展“首發經濟”有著三明得天獨厚的優質土壤,為此建議: 一、走“新”與走“心”并行,強化要素供給。對政府而言,走“新”更走“心”,提供更多的優質政策制度供給。突出走“新”。目前,上海黃浦、徐匯、普陀等區相繼出臺“首發經濟”支持政策。上海市將為品牌新品首發、首店入駐提供更有利的支持政策,還將支持首發經濟行業組織建設,促進首發經濟健康發展。建議出臺我區《關于加快發展首發經濟政策措施(試行)》,“首發經濟”進展場、進秀場、進商場,打造一批高品質的首發地標,為賦能三明“首發經濟”。突出走“心”。探索建立品牌首店和新品首發的“線上+線下”綜合服務體系,做好首店準入和新品首發的“事前服務”,謀劃證照代辦、“一對一”指導等“對接服務”,對首店入駐和新品“首發、首秀、首展”等活動放寬審批條件,將新品首發和首店旗艦店品牌列入“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加強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二、“原創”與“引入”并重,集聚新銳品牌。品牌特別是時尚、品質、新潮的新銳品牌是首發經濟的源頭。集聚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區外品牌和有較強引領力的本土品牌,是推動首發經濟發展的首選項。注重原創,著力培育元產新銳品牌。在自媒體活躍的背景下,躺在“舒適區”的評比獲獎式品牌已難以取悅年輕消費者,而借助新技術、新渠道、新傳播手段的“新、奇、特、潮”爆品正在逆襲。要引導元產傳統品牌、優勢品牌、特色品牌的市場主體,如:鼓勵客家飯店、恩澤店、列西豬腳店、陳大余慶堂、莘口熏系列等三元老字號升級改造為旗艦店,洞察消費變化和品類趨勢,植入互聯網基因,打出“媒介投放+全域種草+信息流投放+直播+私域”的立體組合拳,多形式、多維度、多觸點打造一批“內容為王”的元產新銳品牌。注重引入,招引國內外知名品牌。“首發”直接體現在消費客群能在第一時間買到最新、最潮、最時尚的商品和服務。不首發、無時尚,作為三明主城區,要搶抓上海三明對口合作、泉州三明山海協作機遇,深度融入區域合作,主動承接上海進博會、9·18廈洽會、11·6林博會等重量級展會的溢出效應,讓更多品牌選擇三明三元,將我區打造成為國內外品牌首店登陸三明的第一站。 三、“創新”與“煥新”并舉,提升品質業態。首發經濟自帶創新屬性,實現了從概念形成、產品設計、測試驗證、生產制造到市場推廣和售后服務的全鏈條創新。無論是培育元產原創品牌,還是引入區外品牌,或保持既有首店首發“熱度不減”,都要把“創新”“煥新”作為核心驅動力。強化產品創新。要瞄準市場需求,以品質為核心,強化前端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比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技術攻關,提升產品和服務附加值,提升重點產業鏈中消費終端產品的質量。推動業態煥新。聚焦消費體驗,以客戶為中心,推動后端業態煥新和服務提升。持續推動商貿、文旅、體娛、康養、休閑等傳統業態智慧化、場景化轉型,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跨界混搭融合,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時尚化、沉浸式服務。加快傳統場館、商圈和文旅體娛載體的轉型煥新,推出場館+首展、街區+首店、景區+首游等新業態新場景,支持業態主體與微信、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合作,提升三元新銳品牌美譽度。 四、“特色”與“優勢”融合,豐富產品供給。首發經濟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應立足本地的產業優勢、文化特色和資源稟賦走因地制宜發展之路。基于三元厚重的工業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培育更多首店,讓首發經濟加快形成規模和集聚效應。推動跨界融合,推進一二三產業態深度融合。聚焦鋼鐵與裝備制造、氟新材料產業,鼓勵企業由以產品制造為中心向以提供產品、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并重轉變,比如,氫水養豬項目,打造合作養殖、生豬銷售、全豬宴整條產業鏈,將一產、三產融合發展氫水產業新業態。推動文旅融合,打造高品質的首發地標。依托三明市國家文明城、旅游城、園林城、衛生城、雙擁模范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等“六城”的城市標識,將“首店經濟”打造成為城市發展的“金娃娃”。一手探索將愛琴海、舊新華都、夏商百貨周邊等老城區地塊打造三明“首店經濟”街區。一手深度挖掘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元素,結合海峽兩岸萬壽巖科技節、大地藝術節、龍舟賽、槳板賽和“金九艾粿節”等傳統活動,用新潮有趣的方式讓歷史與現代“對話”,講好三元好故事。 |



